麦的是男生。
林孟随不想揣测什么,但她不喜欢外人靠近自己,便说:“我自己来就好。”
“还是我来吧。”男助理手伸过去,“你第一次别吧?不熟。”
她退身:“我知道怎么弄,自己来就好。谢谢。”
“还是……”
“我来吧。”
女助理过来了。
男助理乜了眼同事,没再言语,拉着脸走开。
女助理走到林孟随身前,作势帮她,林孟随笑道,“不麻烦了。你还是……”
“陈先生说不用。”
闻言,林孟随侧头看去。
男人站在灯光后面的昏暗之中,被黑色的影线勾勒出轮廓,从额前开始,沿着鼻峰到下颌、喉结、肩膀、腰腹,像一幅电影海报。
林孟随没忍住多看了几眼,手底下一滑,领麦戳到皮肤,锁骨处红了一小片。
等他们这边准备就绪,导演也戴上耳麦,让现场工作人员各就各位。
林孟随和陈逐相对而坐,主光灯、补光灯尽数大开,对准他俩,周遭温度一下飙升了好几度。
“好,各部门注意。5、4……”
眼前光线有些晃人,林孟随往前坐了一点,抬起眼时,在光晕重影中看到陈逐。
那双琥珀色浅瞳被人工灯光催生出些许温情,有那么一刹那,她好像看见了过去的那个少年,背着书包,在海棠树下等她。
她热衷于制造惊喜,或者说是惊吓,每次都计划着要背后偷袭。而每一次,他都精准预判她,一把扣住她的手,将她的坏心思消灭在他怀里。
他对她说:“林孟随,你骗不了我。”
“1。”
林孟随闭上眼,再睁开,光晕消散,重影清晰,得体的笑容洋溢在她脸上。
进入状态的林孟随脑子里不再有其他,对面坐着的人就是她的一个普通采访对象。
而她的专业水平也的确不俗,尽管这是她在台里第一次做人物访谈,但在美国时,她隔三差五就会做街头采访,和一些学者或知名人士也能侃侃而谈。
她身上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可能源于她甜美明艳的长相,可能是她幽默逗趣的说话风格,又可能是因为她的眼里充满真诚,会让人卸下防备,无法拒绝。
现场渐入佳境,林孟随有条不紊地推进进度。
但她很快也发现,某人惜字如金的习惯延伸到了采访中来,她问什么,那人能用两个字回答,绝不会说三个字。
换做以前,林孟随早开始不依不饶,可现在的她只能调整自己去配合受访者的步调。
她转变了问话方式,将一些小问题形成快问快答,将一些大问题揪到细节之处,几个回合下来,对面的人说的字渐渐变多。
这样的转变令林孟随不禁有些洋洋得意,她眼中漾出几分小窃喜,想继续用这样的伎俩,却又在对上那人的目光后,一阵心虚。
那是看穿了的了然。
林孟随顿时脸上燥热,垂眼去翻桌上的提纲,想找补过去,又听:“这样解释,可以吗?”
清润的嗓音被话筒放大音量,使那份低沉磁性也更有穿透力,加上这是男人第一次语气里带了疑问,尾调微扬,寥寥几个字,竟衍生出一丝别样意味。
台下的女孩子们骚动起来,一位女编导让摄影师拉近镜头,对焦陈逐。
陈逐毫无察觉,淡然地看着林孟随,等她说话。
林孟随只觉自己要被灯光烤焦了,稳了又稳,她语带俏皮,把这个问题四两拨千斤地推回去:“这个恐怕需要增加我的工作量了,我得采访几个文科生去。”
工作人员们笑了笑,都觉得小姑娘反应蛮快,陈逐则面无表情,还在看着林孟随。
两人对视,时长不过三四秒。
林孟随却觉得好漫长,长到她能感到自己呼吸时身体的起伏幅度。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