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能再见公主一面。”
“许是神佛感念臣至诚之心,或是陛下便是这神佛,愿将真阳公主赐予微臣……”
韦坚喜不自胜,语无伦次的模样,只知道磕头谢恩了。
李隆基胸口想叹的一口气如鲠在喉,要上不下,难受极了。
若是旁的原因,这婚赐就罢了。如今大唐缺财政人才,韦坚实不仅会敛财,在水利上面也卓有建树。
日后水患灾害频发,需要用到韦坚的地方,还多着。
事已至此,李隆基只能说出实话:“真阳公主,双煞绞索,刑克六亲。”
“朕欲将之送往王屋山,以消其煞气。”
“朕知韦爱卿赤心一片,可若爱卿真与真阳成婚,那便在那六亲之列。”
李隆基语重心长,亲自走下台阶,走到韦坚的面前:“爱卿可要考虑清楚。”
原来刚才那和尚是为此事而来。
韦坚眯了眯眼,心中不安更甚。
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怎么圣人刚有赐婚之意,这公主刑克六亲的命格就出来了?
公主自出生至现在大十几年,太史监的那群人都是吃素的吗,什么都没看出来?
韦坚低下头,面无表情,心中却只有不屑。他从不信什么巧合。
表面上是个被遗忘十年的不受宠公主,实际上却连整个长安城最有威信的和尚都能使唤的动。
这样的反差让韦坚更想探究看清李鸾真正的模样。
看向李隆基的时候,韦坚眼底的阴鸷和兴味被隐藏,赤诚取而代之:“臣不信命,更不惧死,臣只怕与一见倾心的命定之人错过。”
刑克六亲?娶回家了他倒是看看是她的命硬,还是他的鞭子硬。
李隆基简直气得想笑。
真是好一个不信命,不惧死,那他这个皇帝算什么,又信命,又惧死?
这韦坚说话不中听,可偏偏他作为皇帝奈何不得他。赐婚是他这个皇帝先说的,臣子喜不自胜一腔痴情,甚至连生死都能抛之度外。最重要的事,这韦坚,他还有大用。
天幕打破了二人之间的僵持。
【河南水患究竟从哪里开始,这还要从通济渠说起。】
通济渠!
李隆基看向了韦坚。
【应该没什么人知道通济渠,我这里多说两句。通济渠通过淮河链接了长江,将三大水系整个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网。】
【这一路线直接贯通了中原和江淮两大经济区,江淮啊,那钱多得很,肥肥的。】
【因此这个路线,就是南北物资流动的核心通道了。江南的粮食啊,丝绸啊,茶叶啊,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到洛阳长安。在唐代,每年经过通济渠运出去的粮食要高达四百万石。】
【这么说,大家就知道通济渠的重要了。】
李隆基目光沉沉。
天幕所言,句句属实,若非这条运输网如此重要,他也不至于如此重视韦坚。
【但是如此重要的通济渠也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泥沙淤积。因此历朝历代都投入了巨资维护渠道。一是征调民工清理淤泥,二是多建排水阀。】
【我手里的这个小玩具就是按照《水部式》复原的缩小版唐代通济渠排水阀。】
【路边随手买的玩具,大体结构是有的,就是不太清晰,大家够合着看看吧。】
【在开元二十九年,整整六百五十里的通济渠上,有四十八坐排水闸,士兵一般守护着这条河流。】
【在多暴雨和易淤堵的汴水,这四十八坐排水阀可以说是通济渠的咽喉命脉,可也正是这一年,这些咽喉命脉,成了河南道的催命符!】
此时此刻,韦坚已经没有心情再关心赐婚的事情了。
通济渠在他管辖范围,排水阀出了问题他难逃其咎。
饶是韦坚不信这天幕,此时此刻,都不得不相信一二了。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