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灯会(1 / 3)

结案比沈知微预计要快得多。

随着一句句供词呈上,原本铁板一块的案子豁开裂缝,继而牵扯出漕运衙门,户部清吏司派驻官员,乃至淮安知府周茂年本人。

被圈在阁中的江南道官员从最初的惶然,到互相攀咬指责,终成乱战之势。

沈知微坐镇府衙,翻阅卷宗,提审案犯,近乎不眠不休。

谢明煦则成了她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快刀,裹挟着襄王府的权势和跋扈之气,带着影卫四处拿人,抄检商行宅邸,一摞摞真凭实据流水般呈至案头。

那八千根以次充好的木桩,不过是冰山一角。

府库空悬,赈银虚靡,侵吞压榨,层层盘剥之下,便是千里长堤溃于一夕的惨祸。

沈知微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案牍劳形倒在其次,最要命的是江淮入春后连绵不断的阴雨,湿冷寒气无孔不入。

每到深夜,便觉胸闷气短,咳得撕心裂肺,需得加倍剂量吞下徐竖备下的药丸才能勉强平复片刻,面色白得连谢明煦都不敢再肆意嬉笑。

这日午后,沈知微撑着批阅完最后一份案宗,眼前阵阵发黑,喉头那股熟悉的腥甜又翻涌上来。

她闭了闭眼,强自压下,搁下朱笔,对正在倒茶的谢明煦道:“账目已核对七七八八,所涉赃银,牵涉人员也已大致厘清。余下细枝末节,交由后来官员处置便是。”

随后顿了顿,看向一直在旁静坐旁听的萧望卿。他腿上搭着薄毯,清隽的侧脸在春日稀薄的雨光里,案头堆着几卷他翻阅过的书简。

“三殿下,眼下已至淮安,您不必再拘于府衙,移驾驿馆养伤更为妥当。”

这话等同于宣告他不必再参与此案后续。

萧望卿抬眸,漆黑的眼瞳深不见底,沉默地与她对视一瞬,然后垂下眼睑,搭在薄毯上的手指微微蜷缩。

“……沈公子也要回驿馆吗?” 他低声问,嗓音是久未开口的干涩。

“…案子已结,府衙嘈杂,不宜静养,”她的声音带着咳后的微哑,避开了他的问题,“驿馆清静,药石齐备,对殿下伤势有益。”

看着他蜷缩的指尖顿了顿,终是补了一句,声音放得更缓,“臣需整理卷宗,呈报殿下,稍晚些再回。”

这算不得承诺,却让萧望卿紧绷的肩线微不可查地松了一分。他依旧垂着眼,低低应了一声:“……好。”

谢明煦端着茶盏过来,桃花眼在沈知微苍白的脸上打了个转,又瞥向萧望卿,唇角那点惯常的笑意淡了些,将温热茶盏轻放在沈知微手边:“小沈大人脸色不大好,日理万机也得有个度,这雨下得没完,湿气重得很,喝口热茶暖暖。”

“三殿下也是,这腿伤最忌寒湿,驿馆那边我已让人多备了几个暖炉,褥子也加厚了,一会儿我送殿下过去?”

萧望卿眼皮都没抬一下,声音冷淡:“不必劳烦世子。”

谢明煦耸耸肩,只当他没问过那话,对沈知微笑道:“那成,我先送三殿下过去安顿。小沈大人也别熬太晚,晚些时候,淮安城里有灯会,听说比京城的还热闹,一起去瞧瞧?就当散散心,省得闷在屋里发霉。”

灯会。

沈知微指尖在温热的杯壁上摩挲,脑中浮现静姝泛红的眼尾,才想起来还有这回事。

“好。”在心里给谢明煦添了几笔,她揉了揉额角垂下眼,应了他的邀约。

驿馆果然比府衙清静许多,萧望卿被安置在临水的一处小院,推开窗就能看见运河支流蜿蜒而过。

谢明煦嘴上说着亲自送,实则只把人送到院门口,吩咐了内侍几句,便又一阵风似的刮走了,说是去安排晚上的行程。

沈知微在府衙直忙到暮色渐沉,才将最后一份誊抄清晰的案卷封好,交由东宫影卫快马送回京都。

起身时眼前一阵发黑,扶着桌案缓了好一会儿,才压下那股晕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