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64章 用此贤臣,则天下大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用此贤臣,则天下大治!(2 / 3)

请神仙来,是想扶乩请仙,代朕问天:这天下,为何总不能大治?根源……究竟在何处?”

蓝道行闻言,垂首应道:“贫道遵旨。”

谓扶乩问天,答案自然全凭他这“神仙代言人”如何阐释。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搞清楚皇帝问问题的意图,回答既要契合帝心,又要在不触怒圣意的前提下,将话题引向积极的方向。

若做不到这一点,即便他是深得皇帝信任的“蓝神仙”,在这深宫之中也是难以立足。

言归正传,当下蓝道行心念电转,瞬间便明了皇帝此问的真正心结所在。

其实此问并不难解,嘉靖帝又不是唐宗宋祖,他问“这天下,为何总不能大治?”的意图自然不是真的要问治国之道。

而是那日他被海瑞痛骂“不如汉文帝远甚”,被戳到了心结。

最契合的解法自然便是借神明之口表达“天下不能大治,肯定不是皇帝您老人家过错”的意思。准备工作很快就绪。

精舍一角的香案上,铺设好沙盘,那特制的丁字形乩架悬于其上,锥尖垂向沙面。

蓝道行净手焚香,庄重地将郭朴那首青词置于香炉中焚化,袅袅青烟直上,象征着将人间帝王的叩问上达天听。

随后,他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脚踏禹步,身姿飘忽,一番玄奥的仪式过后,伸出右手食指与中指,轻轻虚搭在乩架的横木两端。

刹那间,他神情变得无比肃穆空灵,仿佛真有无上伟力即将通过他的指尖降临。

嘉靖半倚在榻上,目光紧紧盯着沙盘。

忽然,蓝道行身体微颤,如遭电掣,扶乩的右手开始不受控制般地抖动起来!

那乩笔锥尖随之落入沙中,划动游走,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沙面上划出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痕迹渐渐地,痕迹开始变得有序,形成数个扭曲古朴、似篆非篆的符号。

嘉靖帝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了身子,眉头紧锁。

良久,乩笔停止。

蓝道行睁开双眼,长吁一口气,如同耗尽了心力。他缓缓收回手指,额角竟已渗出细密汗珠。他凝视着沙盘上的符号,眉头先是微蹙,作深思冥想状,继而面露恍然与敬畏之色。

“陛下,”蓝道行转向嘉靖,声音空灵而带着一丝神性的回响:“仙真已降下法旨。”

“仙真何示?”嘉靖在床榻上坐了起来,急切问道。

蓝道行指着沙盘上第一个符号,那形状隐约如一座山,却被一道裂痕贯穿:

“陛下请看此象。此乃“山’字古篆之变体,山裂而不崩。此象昭示,天下不治,其表在四方壅塞,痼疾深重;然根源实在于……坏在其里。”

“坏在其里?”嘉靖低声重复,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光。

“然也,”蓝道行颔首,拂尘轻扫:

“仙真明示:天下不治非陛下之责,乃累世积弊,如巨木中空,虫蠹丛生,蚀其根本。陛下深居九重,如明月悬天,光华虽盛,亦难照彻每一处幽暗角落。此非明月之过,乃幽壑自深也。”

这番话,巧妙地将海瑞指责的“天下不治”的责任从皇帝身上轻轻卸去,正搔到嘉靖痒处。皇帝鼻腔里轻轻“嗯”了一声,威严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示意蓝道行继续。

蓝道行指向第二个符号,似云似水,缠绕流动:

“此乃“民’字之象,云水无常,载舟覆舟,在乎一心。仙真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心如流水,壅塞则溃,疏导则通。天下不治,非天不悯,乃水脉不通,民气郁结,上干天和,以致灾异频仍,圣体亦受其扰。”

嘉靖的眉头蹙起。

这话似乎又绕回了海瑞指责他漠视民生的点上,但他没有发作,等着蓝道行更深层的解释。蓝道行话锋一转,指向第三个符号,那符号似雷霆,又似星芒闪烁:

“陛下再看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