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原委(1 / 3)

王照月在宣纸中央写下自己的名字,却在标注朝代时突然顿住。

根据原主记忆,唐代确实存在,但五代十国后的历史轨迹却改变了,中原由赵国一统,原辽国疆域被称作“西州”,而金国所在区域则以“燕国”自称。

她紧握毛笔心中暗自叫苦,作为文科生最大的倚仗—历史知识,此刻竟成了无用功,她又对火药配制、玻璃烧制等技艺一窍不通......

所幸翻阅原主记忆后发现,赵国律法与宋代颇为相似:嫡女可继承部分家业,女子不仅能立女户还可经商。

这让她眼睛一亮,是不是只要攒够足够的银钱,将来立女户,便能摆脱盲婚哑嫁、困于后宅的命运呢?她生性乐观,既有了明确方向,很快便振作精神,开始系统梳理原主信息。

她以自己名字为圆心辐射出四条主线,分别标注上原主大伯父名字、二伯父名字、以及父亲王珏与姑母王蕴,接着又从每个名字旁延伸出枝干,仔细记录十余位兄弟姐妹的姓名,并用蝇头小楷备注各人年龄性情等……

当完成这张繁复的族谱导图时,窗外恰好传来五更梆子声。

她揉着酸痛不已的腰肢欣赏作品,不由庆幸上小学时苦练的毛笔字功底,不然穿过来不消几天便会露馅。

看着这张几乎画了一夜的族谱导图,她稍稍放下了心,王家并无大奸大恶之人,原主父母也俱是疼爱女儿之人,她应该暂时无性命之忧了。

她将这张关乎身家性命的图纸仔细折好,藏进了雕花脚踏的暗格里。

“四娘子醒醒,夫人吩咐辰时唤您起身,现下已过辰时三刻了。”

碧桃轻声唤醒王照月时,她才堪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此刻太阳穴突突作痛,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

今日她必须解开那个萦绕在心头的疑问:为何原主姑母会舍弃父亲为官,年龄也更合适的王照锦,偏要为庶子求娶原主?

早膳刚布好,林氏便踏进了王照月的闺房。

她依着原主记忆盈盈下拜:“娘亲可曾用过早膳?女儿贪睡误了请安时辰,倒累得您亲自过来。”

“娘已用过了,月儿快些用膳罢。”

林氏拉着女儿坐下,温言说道:“你姑母携三位表哥今日便到,你大伯家宅院逼仄,你姑母出阁前的闺阁又太小,你大伯母半月前便来商议,让他们暂住咱们府上。横竖咱们院子宽敞,空着的院落也多。”

她顿了顿,看着女儿尚显苍白的脸色,叹口气继续说道:“原该早些打点院落,偏生你前些日落水,娘实在无心操持,如今你既大安了,可愿随我去看看客院还缺什么物件?”

王照月轻轻颔首,答应下来。

她舀起五味粥轻抿一口,又放下银勺,故作羞赧地垂眸问道:“娘亲,女儿不解,姑母为何偏为三表哥聘我?姑父贵为知州,三表哥虽是庶出,亦是官宦子弟,并非女儿妄自菲薄或轻视父亲门第,论年齿门楣,三姐姐岂非更相宜?况大表哥、二表哥尚未议亲……”

林氏闻言手中青瓷盏蓦地一颤,眉间浮起怜惜与踌躇。

可她正要启唇时,忽闻廊下婢女通传:“三夫人,大夫人请您过府叙话。”

“碧桃,仔细伺候娘子用膳。”林氏起身整了整裙裾,又抚过女儿发顶:“月儿且宽心,待娘归来再细说分明。”言罢便匆匆离去。

待林氏离去,王照月眸中羞意尽褪。她根据原主记忆,早已猜到其中关窍:赵国嫁妆之制,看似保障女子,如若女子娘家无权无势,也无可靠的父兄撑腰,那嫁妆财物实则如羊入虎口,纵是庶子,假若知州府里需要她的嫁妆贴补,他们也有千百种法子逼她倾囊相助。

原主姑母这般算计,只怕也是为了谋财。一旦礼成,她便是插翅难逃,还想经商、立女户,自己做主婚配,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只怕成亲了,到时想和离都难。

而对原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