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用到铁器,价格自然就高些,可是耐用!次一些的只需用些木材便可,不过因着要做防水处理过的木材,基石也要用上好的石材,这价格也不低!”李木匠知晓这丫头既然能修房且家中还在开荒,便知这肯定不是个缺钱的主儿,不过还是有必要和她说清楚。
听完李木匠所言,沈依依笑着问道:“请问李叔,这好一些的水车多少银钱?”
“好一些的十二两!次一些的八九两便可!”
“如此,那就拜托李叔做一辆好一些的水车吧!另外还想请李叔帮我找一个大井的,我想在家中挖一口水井!”
如今村中各家都是挑水吃,沈依依想着建了房子正好在家里挖一口水井,免了挑水的幸苦。“好好好!没问题!这些事你只管交给我,我三弟就是干这行的!到时候我叫他过去给你看看便是!”李木匠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一下子接了这么多活计,今年能过个肥年了!
别说水车,就是修建房屋的一应门窗房梁和家具,他都能赚上不少了,何况还有水车!不仅如此,没想到还能给兄弟揽到活儿干,这可是在邻村,每日干完就能回家,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如此沈依依又给了李木匠十两银子作为购买水车用料的资金,剩下的等着完工了再结。
水井则是需要人上门来看了地形之后才给,倒是不用着急。
从李家出来,沈依依没有立时回家,而是在李家村转了一圈。
此前她从没来过这里,今日一转,发现这个村比四平村可是富足不少,好多人家都修建了砖瓦房,田地也更多,人们的衣着也明显更好一些。
自她来到这里,看到四平村中人人都是身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衫,且家家户户都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从原身的记忆中获知每年都是饿死冻死的老人。
两个村分明隔得不远,可是这日子真是天差地别。
走了一圈之后,沈依依便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四平村少有人家在外务工之人,更没有什么手艺人。
而李家村就不同了,村中好些人家都跟着那几户有手艺的人家在外做事,单户人口多的都是一个在外,其余在家干农活,甚至还能供一个孩子念书,日积月累,这差距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