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建房花费可比买水多,走,咱打水去。”
-“咱分开些,别往一处挤。”
-“我从这边走,顺道回去拿扁担。”
-“我也从这边去,我家也走这边。”
谁都没料到,一场大火把衙门及附近烧了,更将城里仅有的几处潭水舀干。
天蒙蒙亮,疲累了一夜的人民,聚在断壁残垣处,要求官府给个说法。
城门不开,城里没水。
为保护而存在的城门,就这么变成要命铡刀。
-“咱不要红薯却不能不要水,咱可是把家里仅有的水都端来了。”
-“我家还不是,听到走水了,我下意识就去提桶,都没多想。”
-“我滴个天爷,这日子叫人怎么过啊,咱在城里是比村镇居民好过那么一点点,可这天又不是只干他们,我们也要吃要活的!”
-“话说,那红薯就只出现在小关村附近?”
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小声谈论,说着说着就又绕回红薯上了。
肖青青瞧这架势,多少有些故意的成分。
衙门大人们灰头土脸。
他们的家可都在衙门附近,昨儿之所以没人跳出来维持秩序,就因火势无情吞没的是他们的宅院。
一个个又忙着抢救人员,又忙着抢救物资。
根本就分不开身。
倒是让救火居民有了筏子。
祸及己身,衙门官员都只顾自己。
他们何错之有?
“我听说宋家村那边也出现了,也是很大一堆,与那天在城里出现的一般多。
我还听说,那些红薯堆前都留有字条,让各村分存,待灾情过去,种植发展。
那红薯,一亩能挖两万多斤,产量惊人说。”
肖青青浑水摸鱼,把自己的想法传递。
她这话也确实吸引人,不多会就传播开来。
想要出城抢红薯的人更多了。
吃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产两万多斤粮食的种子得买多少钱一斤。
“大人啊!咱虽生在城中,却也是苦命人,这辈子都没吃过几顿饱饭,怎甘心这般渴死!”一佝偻大娘跪了出去。
“大人,小民不想死。”
“大人,小民也不想死,小民一家都不想死···”
一个开头,接二连三。
最后连肖青青跟云舒都跪了。
几位官员被架到了火上,一番交流后决定打开城门。
今儿的火就是有人故意放的,若继续封城,不知这些人还能干出什么来。
主要是人针对衙门,他们不得不多为自己考量一些。
*
城门在封闭了两天后终于打开。
那些因抢背红薯困在城外的,三五成群,七八一队。
进城的不多,出城的倒是密密麻麻。
肖青青想请个车送他们回村,请不到。
最终只买了辆板车,将人推着。
白香推的人,文秀搭了把手。
肖青青甩手不说,连云婆子,谨言兄弟都没用上。
“老大家的,这情况不对。”云老头收回目光,压着声调。
肖青青看了他一眼,回身往城墙边走。
云舒与自家爷爷对视一眼后跟上。
“婶儿,怎么不背进城?”肖青青自来熟。
笑意满眼,白皙剔透的面容上自然而然。
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哪个亲戚。
被她询问的妇人思量了几秒,也不藏着掖着。
“背进城做什么,背进城只能当粮食吃了,今年这天都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去,总不能坐吃等死,咱要送到京城去卖钱,听说这玩意高产,一亩田能产两万多斤。
咱这边干得严重,京城可不严重,拉去京城准没错。”
“这么多路引官府给开!”云舒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