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他们走的及时,他们离开之后的第二天傍晚,刘基率领的两万大军就已经抵达了宛陵县城之外。
此时,刘基已经知道了孙策率军离开宛陵县撤退的事情。
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孙策走了就走了,反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现在必须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整顿内乱,无法集合全部力量对付自己。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刘基的壮大时刻!
于是他大手一挥,下令全军以围三阙一的方式开始围攻宛陵县城。
一座县城自然没有太高大的城墙和太宽广的护城河,不过三千守军也不能算少,本来攻城就不是特别有性价比的事情,一些比较牛逼的坚城靠着少量守军就能在几万人的围攻下坚持好几年的战例也不是没有。
刘基不打算在这里耗费大量的兵力和时间,于是决定采用比较特殊的围城作战方式。
宛陵县城依水而建,城东就是一条名为冷水的长江支流,眼下正值春季,水量丰沛。
于是刘基下令全军展开土工作业,围绕着宛陵县城的护城河再挖一条水道,将整座宛陵县城包围起来,然后放水。
直接把宛陵县城反包围!
用更宽阔的水道将宛陵县城的内外交通封死,从事实上扭转敌守我攻的局面,逆转战局,让守军不得不转变身份变成攻击方。
除非他们可以坐视自己被彻底隔绝,坐视刘基统领一部分军队继续向东进攻,把丹阳郡东部诸县全部拿下。
说干就干,刘基本人就是这样的风格,而他一手打造的军队自然也是沿袭了他的风格,说搞土工作业,就搞土工作业。
随军文吏们立刻进行算术工作,很快画好了施工示意图,然后刘基亲自指挥两万士兵集体上阵挖沟,一时间宛陵县城外头从战场变为了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士兵变为了建筑工人,埋头苦干、疯狂挖土。
在城头做好防御准备的孙氏士兵纷纷感到困惑,不知道刘基率领的军队到底在干什么,守将孙河登城观察,一开始以为刘基要按照这个时代的攻城惯例,要在城外筑起一座比城墙还要高的土城,用以居高临下、向城内放箭。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常规,不值一提。
孙河就没有更多的关注。
但是第二天,他觉得有些不对。
刘基的军队好像没有筑土城的意思,好像只是在纯粹的挖沟,而且这个沟很长,也比较深,似乎还有围绕着整个宛陵县城的护城河来操作的趋势……
这是要做什么?
孙河左看看右看看,登上不同方向的城墙眺望,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猜出了刘基要干什么。
他是要反过来用河水隔绝宛陵县城的内外交通,把他们彻底封死在这座城里,要想打通对外渠道,除非主动出击,否则绝无可能!
坏了!不能让他们得逞!
孙河有意派兵出击、破坏刘基大军的行动,但是刘基的军队人数更多,他只有三千守军,守城作战还算充足,主动出击打野战则完全不够。
而且从之前的情况来分析,刘基大军的战斗力还挺不错的,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打了败仗,损兵折将不说,别到时候他们的沟没有挖完,自己这边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守城了。
但是如果坐视不理,放任刘基挖沟成功,到时候大水一放,宛陵县城的防御也就失去了最大的牵制作用,无法再为后方县域提供屏障作用。
后方县域因为调动了守军前来支援孙策,已经是缺兵少将的状态,刘基只要带领一万名士兵过去,这些县城几乎不可能守得住,必然陷落。
到时候,整个丹阳郡都会落在刘基的手里。
孙河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一番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率军出击,但是只做佯攻,不做总攻,以此拖延时间,能拖一天是一天,办法接着想。
四月十四日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