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的确尚未成年,但公子毕竟是使君长子,除了他之外,并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若公子有所不足,我愿辅助公子,帮助公子提领军兵。”
是仪和滕耽都没想到张英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站在了刘基这边。
张英是刘繇手下唯一的中郎将,也是军队里职位最高的人,一直都在统兵,他若支持刘基的话,再加上华歆愿意提供粮食,那么军队必然也会站在刘基这边。
换言之,刘基已经搞定了军队。
刘繇剩下六万跟随的部曲,精华就是这一万多士兵,有了他们的支持,刘基子承父业的事实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结果了。
那他们这些人……
好像也就不太方便立刻离开了啊……
是仪和滕耽对视一眼,彼此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焦虑。
就算刘基可以提领军队,但眼下的局势还是危机重重,刘繇不是孙策的对手,张英自然也打不过,现在换一个少年刘基,情况就会有什么改变吗?
他们若继续留在刘基身边,待孙策打过来,他们的性命也难保啊!
他们实在是有点不太敢于把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托付给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于是是仪继续反对。
“即使如此,府君,张中郎将,公子年方十四,尚未成年,如何能够提领使君旧部呢?”
对,这的确是个问题。
滕耽点头,表示质疑。
大部分旧部也跟着表示质疑。
然后华歆开口了。
“昨日我与公子也谈到了此事,我认为,事急从权,此时此刻乃非常之时刻,非常时刻,也当有非常之举,公子也认同此事,所以便决定提前加冠,以便行事。”
这话一出口,是仪和滕耽等人的面色都变了。
还能这样?
当然,真的可以这样。
古代的成年并不是一条严苛的法律规定,而是礼法的建议,或者说是约束,和平盛世大家遵守也无所谓,一旦到了乱世,政权自身难保,更别提维护法律、礼法,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成年,也就值得商榷了。
在非常情况下,提前加冠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现在刘繇去世,刘家由刘基做主,没有别的长辈,他若打算提前加冠,旁人还真不好置喙。
刘基也适时地站了出来,表了态。
“府君有这样的建议,我认为也是非常合适的,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法,先父故去,家中没有成年男子实在是有诸多不便,所以我决定提前加冠,还请华府君相助!”
华歆立刻点头。
“此事不难,更兼眼下时局,也不需大操大办,待我稍作些准备即可。”
眼见如此,滕耽已经无话可说。
但是仪还有话说。
“即使如此,公子并无确切的官职,没有官职就提领前扬州牧的旧部,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是仪认为这件事情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使得大家重新考虑此事。
但他没想到华歆早有准备。
“是君此言不假,我也有这样的考量,所以我打算上表给朝廷,请朝廷念及此非常之事,册封刘公子一官半职,可让他名正言顺统领父亲旧部,为朝廷镇守扬州,岂不美哉?”
于是是仪也无话可说了。
事情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全部的疑惑和担忧都被看似合理的解释与方法解答了,他们还有什么能说的呢?
这个时候要是继续从鸡蛋里挑骨头,不知道刘基会不会再次暴起、拔剑就砍人脑袋。
其实是仪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发现刘基的表情已经颇为不善,再一想起昨日那颗滴血的头颅,他没来由的心里一颤,在华歆的话说完之后,愣是没敢继续表态。
好凶的眼神!
这眼神……
真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可以拥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