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华歆也没有继续犹豫,遂决定采用刘基的建议,对外宣称支持刘基统领刘繇的部曲,并供给食粮,暂时稳住这支人马,让他们不至于陷入混乱之中。
刘基顺利达成此行的目的,顿时大喜,立刻向华歆表示感谢。
待得临别之际,华歆忽然向刘基提出了一个建议。
“公子年少,尚未加冠,虽然有歆的支持,但毕竟无法名正言顺统领令尊旧部,值此危难时刻,虽然有些不合常理,但是事急从权,公子是否考虑过提前加冠?”
华歆这么一说,刘基还真就那么思考了起来。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来说,男子二十加冠,而自己年仅十四,显然不到加冠的时候。
但是正所谓事急从权,如果说一个家庭中成年男子去世了,家中没有别的话事人可以代表整个家庭对外交际,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让未成年的儿子提前加冠。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比如孙策,孙坚死掉的时候他还没有二十岁,但是为了撑起这个家,他提前加冠,开始征战。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陆逊,陆氏家主陆康在孙策攻打庐江之战结束后不到一月就病死,那时陆康只剩下一个小儿子陆绩,只有七岁,于是时年十三岁的陆逊就提前加冠,代理家主,为陆绩撑起门户。
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刘基想要在危难时刻提领刘繇的部众,以一个未成年的身份显然不合适,因此华歆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略一思索,刘基也就有了决断。
“府君所言甚是,基也认为此时此刻不是拘泥于礼法的时候,那么……府君学究天人、海内名士,基愿请府君为基操持冠礼,望府君相助!”
华歆笑了笑,欣然应允。
待刘基告辞,华歆亲自相送至府门口,望着刘基远去的背影,华歆深深叹了口气。
“刘正礼虽然平庸,生下的儿子却如此不凡,倘若他能活到成年,未必不能建立一番功业啊……”
华歆自己没有什么大的野心、能力,不过自觉自己阅人无数,在看人这件事情上还是颇有心得的。
刘基这小子年龄不大,心思深沉,父亲刚刚去世没多久,便能展现出如此才能,绝非一般少年。
在自己也需要的时候稍微帮一帮他,未来,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馈也说不定。
刘基离开华歆的府邸之后,没有立刻回府,而是找到了张英。
在他从原身处得到的记忆显示,张英是刘繇的心腹将领,同为东莱郡人,曾经和孙氏集团的不少大将战斗过,取得过一些战果,后来寡不敌众,被孙策亲自带兵打败,侥幸逃得一命。
刘繇没有怪罪他,带着他一起逃到了豫章郡,张英感念刘繇的恩遇,遂对刘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为他统领仅剩的一万多军队。
刘繇死后,在刘基重生过来之前,刘繇的很多身后事也是张英在操持,勤勤恳恳,值得信赖。
自己年少,没有军功,更没有军队里的亲信,若要把持军队,除了获得华歆的支持、能拿出米粮之外,还需要一个在军队里有威望、说话有分量的人来撑腰。
张英就是最好的人选。
而自己之前对张英并没有什么恩情,无法以自身的存在驾驭张英,所以只有打感情牌,用刘繇对张英的恩情完成一次道德绑架,暂时把张英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于是刘基把张英喊到了没有人的地方,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张英。
“尽管我得到了华府君的支持,并且也很快就会行冠礼,但是我毕竟年少,也没有什么征战的经历,军士未必会服从我,届时,还需要张中郎将多多支持,还请张中郎将念及先父,助我一臂之力。”
刘基眼圈泛红,涌出泪水,恭敬地向张英行礼。
张英连忙还礼,口称不敢,立刻许诺会帮助刘基,并且心中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