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62章
“太妃脾胃不好,这是膳食单子都太妃能吃的京城菜肴,不过京菜到底不如晋州膳食清淡,姑姑要时常提醒太妃多吃清淡食物,少吃那些油腻的,这才能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若窈没什么能为太妃做的,唯有太妃喜欢故乡膳食,她将自己能记起来的京菜都写一写,为太妃尽些绵薄之力。
画姑姑接过,并未发现若窈眼中那些不舍和落寞,只当若窈有孝心。“太妃今日病了,我就不进去打扰了,劳烦姑姑转达太妃,我过两日要去青山寺为朝朝求平安符,晨起去日暮就回。”画姑姑担忧道:“夫人未出小月子,这样赶路身体可能受得住,不如再等些日子,身子大好了再去。”
若窈:“无妨,前几日朝朝发了热可是把我吓坏了,耽误不得,不走这一趟我心里不安啊。”
画姑姑理解为母的心情,“是,老奴知道了,夫人多带两个丫鬟就是,照顾好自己。”
从桐鹤院离开,若窈又去芳秀楼看望喜琳。自从喜珍出嫁,喜琳就变得沉默很多,少了最亲的姐妹相伴,只能常常来找若窈和英莲闲聊。
可是喜琳一个未出嫁的女儿,还是有很多话不好和嫂子们讲。若窈身无长物,只有一些花草首饰能送给喜琳。看喜琳拿着喜珍送她的荷包叹气,便道:“月娘有故人,明日就启辰去探亲,喜琳你有什么要给喜珍的,可让月娘帮你送过去。”“那可真是好。"喜琳写了好多信,也有一些亲手做的衣裳鞋子之类的送过去,奈何女儿家的东西不方便交给那些信使,而且信使来回一趟好几个月,实在太久了。
看过喜琳,若窈带着墩墩去了兼葭阁。
她和英莲相伴许久,也最聊得来,如今要走,阖家女眷里,一是挂念太妃,二是不舍英莲。
“呦,今你怎么来我这了,稀客呀。”
因着朝朝还小,不方便出门,往日都是英莲带着月牙和安安到松雪院串门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自然是带着事来的。”英莲笑着哼了声,“我就知道,肯定是来使唤我的,说罢,什么事。”若窈在英莲对面的罗汉床一侧坐下,月娘将手里的礼物放在桌上。“朝朝前几日生了一场病,查来查去,竟是乳母吹了风,这才将朝朝连带病了,这次朝朝身边的乳母都年轻些,我心里不放心,所以来找你接个人。”英莲笑道:“这有何难,你是说我陪房那几家妇人吧,行,我今晚就给你挑好人送过去。”
说了两句正事,英莲拿出她前两日调好的香给若窈闻,两人说起闲话。若窈应着,眼里藏着淡淡的伤感,笑着看向英莲,听她絮絮叨叨讲话。最后的两日,她想多看看她不舍的一切,除了去喜琳和英莲这串门,其余的时间都用在墩墩和朝朝身上。
墩墩都会走了,若窈将他接来松雪院,他很喜欢妹妹,每日都大半时间都在妹妹屋里,扒着小木床看着熟睡中的妹妹。“妹、妹。”
“对了,墩墩真聪明,就是妹妹。”
墩墩指了指自己,咧嘴笑着:"墩墩。”
然后指向妹妹,问:“妹妹。”
若窈懂了,摸摸墩墩的头,说:“墩墩是哥哥,妹妹是朝朝,朝朝。”墩墩跟着阿娘学了几遍,成功学会说妹妹的小名了,开心地拍手。母子俩坐在榻上玩了会,墩墩突然拿起一个小木剑,“爹、阿爹。”这个小木剑是魏珏亲手为儿子做的,常常陪儿子玩。所以墩墩一拿起小木剑就想起父王了。
若窈的鼻尖瞬间酸了,强压下这股酸涩之意,笑道:“墩墩乖,阿爹很快就回来陪墩墩了。”
这段日子她刻意不去想魏珏。
她不敢想魏珏回来之后得知自己的死讯,并且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时候,他会如何。
若窈不敢想。
她只盼,魏珏能早日忘了她,娶妻纳妾也好,再生儿育女也好,忘了吧。墩墩和朝朝有太妃照应,魏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