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60章
五日后的清晨,晋王府阖家都早早起来,肃容敛衣侯在正门口,为晋王和英世子送行。
英太妃为儿子备好了路上所需,细心嘱咐许多话,心里再不舍再担忧,当着英子庚一行宣旨人的面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毕竞圣旨恩赐进京是君王天恩,该阖家拜谢,岂能表现出不满。
她没说几句,若窈站在英太妃身侧,目送魏珏上马,夫妻俩四目相对,该说的话在夜里都说完了,当着外人的面就不说那些黏糊的话。千言万语全在心里,彼此懂得。
送走魏珏,若窈的日子变得平静,好在有墩墩相伴,日子并不无聊,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学会爬,学会说话,能独立行走,这些寻常日子的点点滴滴,老窈都不愿错过。
可如今,她必须要在离开前,将她所在意的一切都安置好。“墩墩正是闹腾的年纪,爱出去玩,而我每日犯困又恶心,实在是没精力照顾好墩墩,一听见孩子哭闹,我这心里就不舒服,睡不踏实……”若窈将墩墩领到桐鹤院,对英太妃说了这番话。英太妃一听,立马说:“既然如此,墩墩就放在我这照顾,是我粗心了,你有孕身子乏倦,确实该好好歇着。”
说完,英太妃立刻吩咐画姑姑将墩墩的东西都搬到桐鹤院,就放在墩墩原先住的屋子里。
孙子来陪,英太妃乐得忙活,柔声安慰若窈好好养胎,等她生完了,身子养好了,什么时候想将墩墩接回去都成。
若窈自是同意,心里虽然不舍,却也知道墩墩交给英太妃是再妥当不过的了,以后她走了,英太妃就是墩墩最大的靠山。婆媳俩说了会家常话,闲聊几番,英太妃看若窈心情不错,这才开口道:“若窈啊,你舅舅家的下落,有些眉目了,只是……英太妃声音弱了几分,叹息道:“不太好,你听之前可要做好准备。”若窈心一紧,整个人紧绷着。
英太妃说:“根据你给的姓名和籍贯,我派去的人确实在洛城找到了这么一家,是洛城一八品县丞的崔家夫人的陪房,入崔家后一家改姓崔,随主家落户在洛城。”
若窈急忙问:“我舅舅一家可好?”
只要陪房这一家安好,就说明她舅舅家也是安好的。英太妃缓了缓说:“你舅舅的主家崔氏夫妇,是曾经被抄家的长信侯姜家的姻亲,姜家被抄家之后,崔泊也跟被贬谪,要说只是被贬还好,奈何两个月前,崔泊头上落了个贪污公款的罪名,被下狱查办了,如今崔泊在狱中,崔夫人见家里不好,便遣散了家里的仆人,你舅舅一家也被遣走了,如今不知下落,只听说是回了老家。”
若窈呼吸一凝,心揪得厉害。
她就说为何迟迟等不到回信,原来舅舅真的出事了。贪污公款?真是笑话,舅舅一生清廉,是就不会干出这样的事,再者说姜家已经遭难,舅舅身为姜家姻亲,怎么会做出这种事给人家把柄,除非不要命了英太妃将知道的全说了,她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崔家的陪房,并非若窈真正的舅舅崔泊,故而除了崔泊下狱这个消息,其余也没什么有用的了。“若窈你放心,这次虽然没能将信送到,但我已打听到你舅舅一家的去处,会再派人去寻的。”
“太妃恩情,若窈感激不尽。”
英太妃笑着拍拍若窈的手,“都是一家人,这是我这个做婆母的应该做的,你就安心养胎,擎等着就是了。”
若窈又陪英太妃用了午膳,待到天将将黑了才从桐鹤院离开。夜里烛灯伏案,若窈在书案前提着笔,斟酌了很久。最后终是舅舅的安危占了上风,她写下一封信,用漆封好,郑重交到月娘手中。
“月娘,这封信,只能是你去送,除了你,我再信不过其他人。”这是送往京城的安定侯府的信,她的小姑姑姜寿华是安定侯府沈家的世子妃,沈侯爷是三朝老臣,沈家三子均在朝为官,故而当年姜家覆灭,小姑姑因是沈家妇而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