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了,小区里面的大妈们就会坐在那边聊天,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爬到了三楼,在楼梯拐角处,林浪拿出钥匙,打开了一扇门。
他家房子就是六十平,长年累月下来,各种舍不得扔的东西,旧家具什么的,几乎把房间摆满了,也就客厅那二十多平还算凑合。
家里谈不上脏,但跟干净显然也是不沾边的。
“你坐沙发上面等一会吧,我把鱼处理一下,还有啊,你有没有什么忌口的?”
颜理说道:“我是来蹭饭的,又不是点菜的,你家有什么我就吃什么。”
说话间,她来到了沙发旁边坐了下来。
“行!”
林浪一头钻到厨房那边,开始收拾鱼。
差不多十几分钟后,简单收拾干净了,就放在了一旁。
肯定得等徐女士回来做,徐女士做菜堪称一绝,无论是酸菜鱼还是炖鱼汤。
然后,林浪下了楼,准备去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买点别的菜。
总不能就只弄一个鱼,即便他脸皮厚无所谓,徐女士回来之后估计也不会同意,到时候肯定手忙脚乱的去折腾。
颜理透过客厅旁边的窗户,看到了楼下林浪的身影。
只是林浪还没走出大门,就被一个大妈给喊住了:“林浪啊,你这是出去逮鱼了?逮到没有?”
“没呢,就是跟别人一块钓鱼去了,没弄到。”
“你跟婶说啊,大妈家里有个鱼塘,你啥时候想钓都行。”
“呃……”
“对了,你工作咋样了?听你妈说家里给你介绍了个好姑娘?人家是老师是不是?”
林浪:“……”
“刘婶,我这边还有点事要出去啊,下次有空再聊……”
楼上的颜理,看见林浪狼狈逃窜,有些忍俊不禁。
林浪这家伙可是很能说的,但是遇到这些大妈,瞬间跟个羞涩小男生一样。
至于原因嘛……她能理解。
十几二十年的邻居,又是长辈,总不能随便发脾气。
人家也就是嘴巴碎了点,时不时会找到别人的痛点扯几句。
但是这样的邻居,有事人家真帮忙,哪怕只是想让你感恩戴德,在你面前秀一下优越感,也会帮衬一把。
比如沈安安的爷爷,当初就是三十多年前就是开拖拉机的,结果发生了交通意外,撞死了一个人,人家要赔两万块。
三十年前的两万块,沈安安家里肯定拿不出来,于是就找街坊邻居开始凑,这家十块二十,那家十块二十。
虽然十几年后沈安安老爹发了财,早就连本带利还上了,但沈安安老爹依旧觉得不够,这些年没少给村里的人安排工作,每年过年都会提前置办不少年货给村里的老人送过去。
当初哪怕有些家庭不情愿,最终也给了。
这就是一种生存方式,街坊邻居就是一个集体,谁家遭了大难,能帮衬就帮衬,有能力还不帮衬的,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这种生存方式十分巧妙的利用了人性,强行把不相干的一群人糅合成了一个集体,创造出了一个特殊体系,增加生存机会。
毕竟那个时候普通人是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有了这种生存方式,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加。
在这样的体系下,就必须要催生一批喜欢蛐蛐别人的文化,否则有人占了好处不想付出的时候咋办?
法治社会,总不能打人吧?
蛐蛐是最好的选择,先在本村蛐蛐,再去镇上蛐蛐,规模大一点,行为恶劣一点,能让全县都知道。
那些占便宜不想付出的家伙,可以说是到哪都抬不起头来,经过衡量搬家的成本之后,基本都会妥协,选择融入。
只不过伴随着打工潮,大搬迁时代的来临,街坊邻居逐渐成了路人,只剩下一些老小区或者老人,还存在着这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