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北宋小饭馆> 牛娘子杂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牛娘子杂货(2 / 4)

允哥儿自告奋勇要抱着豆酱坛子,黄樱给他拿。

小孩儿买东西高兴呢,走路都蹦起来了。

路过一个小摊,允哥儿忙拉她,“二姐儿,食茱萸。”

北宋没有辣椒,食茱萸便是重要辣味来源。

黄樱方才让允哥儿注意些,要买。

小娃娃一路都仔细盯着那些进城卖杂物的小贩。

他们买了一斤,价并不贵,十文钱。

到家已是饿了,宁丫头在灶房玩允哥儿的悬丝猫儿,视线不时盯着灶上那些鸡鸭鹅兔,馋得咽口水。

黄樱瞧见了,心里怜爱,摸摸小丫头的脸。

“二姐儿。”小丫头抱着她的腿撒娇。

黄樱:“我给咱做鸡肉。”

小丫头眼睛亮了。

黄樱笑了笑,“宁姐儿来烧火可好?”

“好!”

七岁的宁姐儿已经烧得一手灶火。

小丫头熟练地将一根柴火斜立在墙上,一脚下去踩断,弯腰,小手捡起来塞进灶膛里。

黄樱瞧着她忙碌,心底软软的,一边收拾谢家送来的鸡,准备做大盘鸡。

她撸起袖子,腰间系上青布巾子,先和了一盆面,和面讲究三醒三揉,然后擀开抹油,盖上盆儿松弛。

大盘鸡需得配着扯面才有滋味儿呢。

然后将鸡剁成块儿。

正宗大盘鸡是辣口的,将土豆炖得绵软糯口,用青红辣椒配色,辣椒粉呛味儿,还得加上郫县豆瓣酱,炒出来红油。

可惜,这些北宋都没有。

她做北宋改良版的,配菜便用他们家地窖里的芋头,辣味儿靠食茱萸。

可惜,这道菜要是没有红油也就失去了色香味的“色”,不过,宋人自有办法。

她拿出让牛娘子当添头的红曲。红油这便有了。

宁丫头坐在小凳上,炉膛里火轰隆隆地,黄樱在胡麻油里加了几勺猪油,烧得冒烟了,将那鸡肉放进去煸炒。

待水都煸干,鸡肉滋啦啦作响,煎得金黄,加入红曲,将鸡块挂上“红油”,色泽诱人。

再加入黄酒、生姜、大葱、八角、桂皮、白芷、花椒、糖、食茱萸,炒出香味儿,加酱清一勺,豆酱一勺,将酱香味炒出来,加水没过鸡块,再加芋头。

盖盖炖半个时辰。

古代都是走地鸡,非饲料鸡可比,时间太短炖不烂。

灶房里已经满是香味儿了,宁丫头吸着鼻子,“恁香!”

黄父将砖卸在灶房台矶上,拿了墨斗和木尺,在灶房里来回走了几步,划出一块儿地来。

“便砌在这儿罢。”

黄樱跟着走了一圈儿,已经开始期待了。

她有好多东西想烤。

爹出门子去泥瓦匠家借来瓦刀、泥桶、夯杵、锤子、凿子、耙子……全都放在灶房台矶上。

“要用恁些东西呐?”黄樱跟着瞧。

黄父笑了笑,“嗯。”

爹动作很麻利,以前年轻时候在东京城大街小巷做短工,盖房子也做过呢!

这打地基最辛苦,爹闷不吭声,一整日低着头,下工时候脖子都是僵的。

这点儿东西相比起来小菜一碟。

用镐头将泥地凿开、耙子耙平整,然后拿夯杵夯实地面,使其平整、结实。

爹很有耐性,一点一点夯,这点活也做得整整齐齐,脚踩上去硬硬的,再拿准线一拉,丝毫不斜!

地基夯好,爹在院里和了泥,拿起瓦刀,开始砌砖!

黄樱转头揭了个锅盖的功夫,地上已经铺起两层砖了。

她忙提了桶给爹送泥。

允哥儿则一块儿一块儿给他拿砖,脸上沾得黑一块儿白一块儿,成了小花猫。

爹接过一块儿砖,在拐弯处比一比,拿瓦刀敲掉半块,合上去,严丝合缝的!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