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日光灼灼。
姜桃却完全不在乎这夏日的炎热,直睡到了辰时才爬起来。
灶间里已经熄了火,铁锅中熬了薄薄的小米粥只剩了一小半,笼屉上还留着两个温热的玉米面馒头。
想来是她娘天不亮就起来忙活的,现在虽然不是农忙时节,但爹和大哥还是会每日一早下田去看看。
二哥如今在隔壁寸韩夫子开的学堂念书,也是卯时不到就要出门。
这个家就属她最清闲了。
姜桃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从笼屉里掰了一半的馒头叼在嘴里慢慢的嚼,又将剩下的放在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竹篮中。
趁着炉灰的余温,她煨上了一壶水,顺便加了点薄荷叶、金银花、陈皮和一小块五堂哥从镇上带回来的冰糖。
忙完之后,她将这些都放到了前院榕树下的一块青石板上,再搬来两个小马扎,和绣花用的笸箩。
“哟,桃丫头难得这么早就开始忙活了?”
母亲刚巧拿着刚去河边洗完的一盆衣物从院外走进来,正瞧见姜桃屋里屋外的跑,忍不住打趣道。
姜家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户,不过也算是这清河县里数得上名号的大户人家。
姜桃有三个大伯、一个小叔,三个小姑,算上姜桃的爹一共八个兄弟姐妹,生了十八个孩子,却只有姜桃唯一的一个女娃,还是最小的幺妹。
都说农村人家重视儿子多过女儿,可在姜家这里,就完全是反着来的。
她是被大伯小叔小姑和十七个哥哥们宠着长大的,家里的、田里的活几乎不用她插手。
要不是怕热,她能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姜桃笑眯眯地将煮好的凉茶倒进一个大茶壶里晾着,又指了指笸箩里才绣了个边角的绣片,“今天阿沅姐姐要过来。”
“就你会偷懒!”姜母摇头笑道,“你二表哥要成亲,家里女人实在太少,让你帮忙绣个莲叶戏鱼的枕套,你还找上别人了!”
“阿沅姐姐的绣工比我好嘛~”姜桃嘿嘿笑着撒娇。
她是胎穿到这个名为大楚的王朝来的,到今天已经足足十四年又七个月了。
平日家中虽然也没有什么粗活累活等着她去干,但烧水劈柴煮饭洗衣,她也不是不会,只是在这女儿家本该擅长的女红一类,却没有半点天赋。
给姜母说起来,就是丫头从小就跟着十几个哥哥们混的像个假小子,完全没有女儿家该有的模样。
“你和她倒是难得的投缘。”姜母放下手里的洗衣盆,进屋取了一小碟昨日刚炒好的南瓜籽,也放在了青石板上,“那孩子可怜,你待她好些也没什么。只是别玩太晚了,隔壁赵家那两夫妻又要念叨。”
姜母口中的赵家夫妻,就是赵沅的父母,他们一家四口是在几个月前才搬来的清河县。
表面看起来赵家应该是不缺钱,赵母头上时不时都会有些时新的珠花,赵父也是顿顿不离酒肉,就连赵沅那个看起来不咋聪明的傻子哥哥也被喂得膘肥体壮。
偏偏赵沅活得像个没人要的野孩子,明明比姜桃还大两岁,却又瘦又小,衣服都是打了补丁洗了又洗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洗衣作饭伺候一家三口。
姜桃和她家就隔了一个院墙,看她过得惨,时不时就会拿点吃得递过去。
前阵子家里表哥订了亲,又去镇上买了不少时新布料,姜桃还给她做了件新衣裳。
小丫头拿在手里眼泪扑簌簌的直流。
“我和赵婶子说好了,现在田里没有农活,就让沅姐姐过来一起做做绣活,回头卖了钱还能贴补贴补。”姜桃当然也知道隔壁赵家夫妻才不会放着这么个免费劳动力出来别人家晃悠,也是一早编好了借口。
“行吧,你自己有分寸就行。”姜母也懒得管,反正他家也不缺这几个铜板,进屋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姜母前脚刚进屋,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