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抄流行语。
这些梗能流行,依托的是百度贴吧这个总注册用户数超15亿,贴吧总数超2200万的庞大社区。
贴吧直到现在落寞,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结构和规则。
与微博的kol生态、知乎的精英氛围不同,也区别于依靠算法打造生态的短视频平台,贴吧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构。
这种设计,让贴吧完全属于参与其中的所有人,从吧主的选择,到发帖的成员,都不受百度的约束。
任何人都能够开通属于自己的贴吧,并且在里面讨论任何话题。
在贴吧,用户也没有高下之分,只有用于显示活跃度的等级。
完全自由的环境和几乎无门槛的发言规则,让贴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文互联网上地位无可撼动的“第一社区”,投射到现实,那是比京城天通苑还大的存在。
但也产生了的不同贴吧为了维护各自偶像和文化所产生的爆吧行为,其中帝吧与李宇春吧的战争,堪称这两股力量战斗方式的缩影,也为一些中立的网友称之为互联网初代粪坑。
可惜从14年开始,一切发生了变化,面对营收压力,百度启动激进的商业化改造,任命原百度地图副总经理的胡玥为贴吧总经理,随后开始了系列的“创始式”更新。
百度贴吧包括医药、教育、地区、企业等贴吧都被相应地标价,售卖给运营商或企业。
每个贴吧按可能带来的流量和点击量被明码标价,几万至上百万不等。
与此同时,贴吧也在做信息流广告的尝试,在贴吧的banner位,帖子与帖子之间,都会出现广告。
为了推进移动化的转型,甚至强行让用户选择翻页和回复之间,选择了下载app进行后续操作的作死方式。
许多用户很难接受一群爱好者苦心经营多年的乐园,在百度眼中仅是一块具有交易价值的流量“地皮”。
最终的结果就导致,贴吧用户大量流失,早年间贴吧的创作者们,如今也四散在各处,成为了微博kol、知乎大v、小红书博主、网文写手……
讽刺的是日活最多的时候,贴吧没能找准盈利的时机;反而是日活逐渐走下坡路后,贴吧通过竭泽而渔的方式开始盈利。
但每个自身网民的青春回忆中,都少不了贴吧这块拼图。
先是被贴吧总经理胡钥离职,无数吧友闻讯‘喜大普奔’纷纷跑到“胡钥吧”为其上香,称这个‘敌人派来的间谍终于滚蛋了,贴吧的天清了,也晴了。’
随后停止贴吧代运营合作,下线广告。
职言上爆料,现在负责贴吧的员工许多都是曾经热爱贴吧的那些网友,甚至贴吧目前负责人以前也是一个大吧的吧主,他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终于得掌大权。
对这些互联网原住民而言,即便身处短视频、社交电商等新平台的包围中,他们依然执着地驻守着贴吧这片“故土“。
这种坚守,恰似中年玩家对经典游戏的不离不弃。
即便传奇、魔兽世界甚至英雄联盟都已老去,但仍旧能在网吧,在直播里,看到无数中年男人在跟生活对线之余,在砍传奇、在打魔兽、在撸啊撸.
传奇永远是经典的1.75版,魔兽世界永远的60年代怀旧服、英雄联盟操作不行那就大乱斗
这就是情怀的力量。
贴吧的魅力正在于此:它摒弃了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跳过了其他平台的精英门槛,回归到互联网最本真的模样,那就是一个纯粹基于兴趣的交流地带。
这种返璞归真的社区生态,在经历商业化阵痛后正迎来新生。
随着百度战略调整和“贴吧复兴计划“的推进,平台日活跃用户数已从谷底稳步回升至千万量级。
通常而言,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将经历伤筋动骨的阵痛期,即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