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下面的校官心里如何想,王信看不到。
但是自己十万两银子下去,虽然不多,但是能解大部分士兵的燃眉之急,又抽调许多值得信任的亲信去走访,亲自解决士兵们的实际困难。
所以没有底层士兵的支持,中下级军官掀不起么蛾子。
犹如柳忠。
如果不是底层士兵的支持,他就算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轻易拉起大量士兵作乱。
但是高级武官不同。
很多时候士兵们遵守军令,並不知道事情真相。
犹如倭国本能寺之变。
大多数底层的倭国士兵到了第二日才知道,昨晚他们攻打的竟然是幕府將军。
可织由信长已死。
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因此要严防的是高级军官,要拉拢的是底层士兵。
否则犹如织田信长。
能力再大又如何?
犯了传统观点的老毛病。
极力拉拢上层。
结果显而易见,给他造成致命一击的却是上层。
来到大同已经过了一个月,除了天成军那边留下的几个名额,同时大同西军一个不留,其余名额全部用来投到永兴军几位主要將领身上。
李奇的忠心度从来就不是正的。
这几日更是跌到了底谷。
表明即將犯上作乱。
也是王信留著李奇的原因,刚好可以一网打尽,省了自己的功夫。
事情也很顺利。
土兵们弄清楚情况后,各处军队没有乱起来。
不但没有乱,甚至有许多士兵开始了欢呼。
得知上官们被抓,比过节都要热闹。
“好日子终於要来了。”
“总镇英明啊!”
“我就说总镇一定能行,咱们的总镇与別人不一样。”
士兵们欢呼。
加上刚刚获得赏赐,士兵们饿了太久,大街小巷多是士兵和士兵家属的身影。
因为王信抵达大同第一军令是军兵对百姓必须秋毫不犯,违者重惩。
对此事总兵府抓的很严格。
连总兵亲卫队的亲卫们每日都会上街巡逻,
因此城里很快恢復繁荣。
十万州城的美名,很快有了原本应该有的面貌。
听到街上的动静。
从各处营房巡视回来的严中正,面色复杂的看向王信,“总镇又说对了。”
王信笑了笑。
追赃到底是缓著来,先从中下军官开始,还是从高层开始,大家都选择了先从中下军官开始震高级武官,威逼他们主动改变態度。
王信直接否了。
无论是改革还是其余。
一定要从高层开始,否则都是假的,绝对会失败,毫无意外。
无论是商鞅兵法,还是张居正改革。
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先从上层开始,对底层有好处。
如张居正。
先考成,对付的是大明最厉害的群体一一御史,先把最难对付的御史们搞定,然后再是六部九卿衙门,再推广全国官吏。
搞定了官员,然后才是清丈田亩,一条鞭法。
主要打压的是大户。
反观崇禎。
整个崇禎一朝,数次改革收税的目標一直都是对著底层百姓,想著样的苦一苦百姓,让百姓们在坚持一下。
哪怕崇禎再努力,如何操碎了心。
到了最后。
方向不对,做得越多,只会错的越深。
结果大明不但亡国,还是被几十万人口的落后文明给奴役了。
王信认为改革不难。
难得是人心中的成见。
人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大山。
如很多人下意识的躲避看上去难的问题。
感觉那个群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