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台大人吩咐的是,属下一定听从。”
答应的如此轻易,自己本该高兴,然后对此人印象极好,有把此人收入囊中的心,或者当做自己人看待
可惜。
一个能对自己媳妇都如此冷酷的人,王信不信对方能听进去。
立功立的什么功?
还不是剿灭灾民的功。
只有提倡以抚为主的将领,王信才会欣赏。
至于大清那种把灾民全部屠戮一空,所有问题两难自解的方式,虽然也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法子,但王信永远都无法接受。
“那就不打扰信爷了。”
见王信态度不怎么和睦,王善保主动开口。
王信点了点头。
孙绍祖依然态度恭敬,丝毫没有不满,跟着王善保离开。
好人有时候不像好人。
因为好人不装。
坏人有时候比好人更像好人,因为坏人知道自己要伪装。
同理。
小人往往能窃据高位,因为小人真的能装。
就孙绍祖的表现,难怪贾赦喜欢的不行。
“信爷和老爷之间关系不睦,没想到会迁怒了姑爷。”王善保抱不平。
孙绍祖笑了笑。
“没事的。”
姑爷如此大气,王善保越觉得不公平,肯定道:“信爷自身难保,咱们姑爷却一步一个脚印,迟早超过信爷,比信爷走的更远,到时候,让二房的瞧瞧。”
王善保冷哼道。
孙绍祖也觉得王信太过老实,走不长远,就算做出再大的事业,留不在自己手里又有什么用。
只可惜还想利用下此人。
毕竟别人都在利用他,获得了不少好处,自己也很羡慕。
到底哪一处对自己不满呢?
孙绍祖想不通。
不久。
贾政坐着轿子回来,急匆匆的来到客厅。
“听周瑞说你从内阁出来?”
贾政刚见面问道。
王信没有瞒着,把与张吉甫的商议告诉了贾政。
贾政大喜。
“没想到你真等到了机会,这回回去大同,朝廷可就不好动你了。”贾政松了一口气,为了王信的事,他最近的确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王信做事特立独行,官场上容不下。
也就是机缘巧合,靠着王信的能力才能保持一定的局面。
但是王信做得越多,弹劾的人就越多,一个武将哪里经得起太多的弹劾,内阁万一哪天改了口要查王信,谁能经得起查?
墙倒众人推。
都说王信失势,贾政的压力更大。
现在好了。
贾政心情舒爽。
“不一定。”
王信摇了摇头。
“为何?”
贾政吃惊道。
王信很冷静,这些事他本来就不急,心里不慌,看问题就仔细,不容易疏漏。
“张阁老没有谈右路军。”
不谈右路军,那么王信难道还是京营将领?所以朝廷还是随时能用这个理由,把王信调回京营,朝廷并没有乱来。
贾政也想到了,急道:“你怎么不提出来。”
“我不想提。”
王信耸了耸肩。
张吉甫给自己留下京营这个口子,想的是右路军五千人马在山东,别人的指挥带领下,留下的两千人马,自己只能带走五百人。
正常而言,难道这还控制不了右路?
所以张吉甫不担心,因此不解除自己右路军总兵的身份,指望利用这个身份,日后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召回自己。
但自己难道就任由张吉甫揉搓?
很多事情,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王信需要的是顺势而为,不愿意兴风作浪。
自己做事正。
手下们才能底气足。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