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熬。
三十而立,自己熬得起。
右路军一分为二,主力人马跟随去了山东,王信肯定是要不回来的。
指望留下来的两千人马去平息大同兵变是痴人说梦。
关键还是大同西军。
一个陆仲恒,一个曾直,有他们另个去协调西军各部,王信并不担心什么,不过右路军两千人马也不能不管,现在刚好是时机。
贾环跟着石敢当已经三天,贾府没人来过问,王信明白了贾政的意见。
这三天里。
贾环睡得鼾甜,倒床就睡,在石敢当的操练下,根本顾不上其他,每天安排的满当。
“怎么样?”
史平看了眼睡着的贾环,好奇的问道。
石敢当严肃的脸色露出了一丝笑容,“比我想象的要好。”
“真的?”
史平越发好奇。
石敢当要求严厉,能获得他的好评可不容易。
之前是对贾环印象不错,现在更是认可了些,史平问的详细。
“能吃苦,对自己也狠,而且很聪明,假以时日,如果不出错,是一颗极好的苗子。”石敢当评价道,“就算不当兵,去读书也不会差。”
聪明是他的优势,又能吃苦和坚持,做什么都不会差。
第二日一早。
贾环刚刚起床,听到了外头的动静,连忙去看。
只见一名官吏被五大绑,向王信磕头。
“队长,发生了什么事情。”
贾环第一次感受到王信的威势,又变得紧张了起来,想起见面叫人家姐夫,自己多佩服自己当初为何能这么胆大,现在反而有些不敢乱叫。
“那是咱们的管粮司务周煾,总镇早就想办他了。”
“哦。”
贾环失去了兴趣。
不久。
石敢当也忙了起来,右路军两千人马集中操练,隔日一操,五日一大操。
王信一连办了三个文官,五个武官,全部抓起来送去东军衙门,贪污罪证确凿,兵部这回没有动静,更没有斥责王信的言语出来。
一切变得顺利。
顺手点了几人的名字,暂代去罢免的武官,至于正式的任命,王信已经把自己的提议章程交给了兵部,兵部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复。
不过实际上,王信点名的这些武官带着兵。
两千人马全部打乱,重新整编,还裁撤了两百余士兵,动静闹得很大。
用了一年的时间,王信才带出了半个河西营,不敢说河西营完全受自己掌控,现在趁着机会到来,一下子整编了两千兵力。
算上河西营,以及态度倾向自己的军队,右路军虽不敢说全部掌握,但也至少控制了一半。
实打实的一半。
有了这一半的支持,其余一半也是顺理成章。
所以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或者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差的就是一个机会而已。
“总镇,有人来了。”
王信看过去。
“王总镇,最近辛苦了。”
来人不是别人,老熟人兵部郎中陈言。
“陈大人。”
王信连忙拱手。
“走吧。”陈言熟络的拉起王信。
王信笑道:“这是去哪。”
“去见阁老。”
陈言笑道。
王信愣了愣,又不意外,跟着陈言离开。
陈言做轿子,王信不坐轿子。
武官坐轿子的比骑马的要多,但是王信不坐轿子,要么是乘坐马车,要么是骑马赶路,陈言熟悉王信的作风,倒也没有在意。
一路前往内阁。
乃至下午。
王信终于来到内阁,没有耽误,很快被请了进去。
还未见人,先听其声。
“你最近动作挺大,看来你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