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势在我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翟文与大同上下官员们送别张文锦出城后,等不见了张文锦的轿子,众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返回城中,回到温暖的屋子烤火才是正经事。
北方比南方冷得早。
边地比北方冷得更早,气候也更加恶劣,否则不会成为边地,除非王朝武力虽败,无力镇压四方。
幸运的是大周虽然积弊众多,却依然还是宗藩天下的宗主国。
所以大同本就比别的地方冷的早些,除非比大同还要远的地方,如辽东与努尔干都司等,或者曾归大周直统的大宁。
“还不错。”
坐在轿子上的翟文,经过城门时随意看了几眼,虽有些贫民衣裳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缩成一团弯着腰快步行走于街头,总体上并无大碍。
“幸亏王信坚持北伐。”
放下轿帘后,翟文坐了回去,想到这几年大同的变化。
明明是最贫瘠寒苦之地,反而成为了塞上江南,竟比内地许多地方要安逸稳定些许,虽然环境艰苦,终归能活人,老幼妇孺至少因此不下十万。
所以这就是王信所追求的?
一个武夫而已。
果真是赤子之心么。
翟文摇了摇头,心里有些感慨,反正他是学不来的,也不相信还会有第二个王信,书上的道理是书上的,只有读书读傻了的才会相信书上的道理。
虽然如此,但是见到这样一个人物,而且真让他办成了一件大事,自己还从中获利,的确是一件不讨厌的事。
可惜。
也就如此了。
翟文想了想,进城后没有回家,而是让轿夫抬着轿子去了聚众昌总号。
聚众昌不是传统的商号,而是一家众多商人集股的新商号,虽是新商号,规模却很大,特别是关外,垄断了关外的三个集市。
不过新商号也有短板。
渠道比较缺乏,所以大头的利润分给了南来北往的行商,比如薛家。
仗着在江南的关系与大同西军的关系,薛家运送一匹马到江南能卖到二十余两,而聚众昌从牧民中收购成本为三两,在关外售卖也才六两。
聚众昌的毛利,不如薛家毛利的零头。
“翟大人,您怎么来了。”
看到轿子停在门口,认清楚下来的官员,商号里早就有名掌柜跑出来迎接,恭敬道:“请里面坐。”
“你们往京城的商队出发了没有?”
“已经出发了。”
“年节前到的还有么?”
“巧了不是。”
掌柜笑道:“最后一支商队,出发日期就在后日。”
翟文点点头。
他打算给王信送点礼。
王信不怎么收礼,也不怎么送礼,这种特立独行的人物并无法在官场上生存,没想到此人机缘巧合,总之竟然走到了今日。
有些事情只要开头办好了,后面反而好办。
难就难在一个开头。
如不收礼。
只要熬出头了,有了这个名声,反而成为了一个标签,在某方面不利,但换个角度,有时候又是独特的优势,前提是熬出头。
这就是个死局。
不送礼无法出头,既然送了礼,那还装什么清高,只会惹一身骚。
虽然不知道王信最初是如何办成的,反正这次翟文打算纯亏一把,因为自己就算给王信送了礼,王信日后也不会还礼。
吃亏就吃亏吧。
王信不收礼,京城居住不易,有了孩子,一切就由不得他了,终归要给自己的孩子们多着想,自己算是他的朋友,多为他着想下。
翟文选了些容易出手的名贵字画,大概值个六七百两银子,托了聚众昌送去京城。
这种事对商行来说习以为常。
翟文委托的事情倒是简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