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内阁可以独补周文一年几万两银子的军费,可见张吉甫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的确是拿真金白银。
如以前金陵应天营的刘齐,现在调去京营北军,每年也是给了不少钱。
几万两银子到了手里,出去要见效果。
什么效果?
当然是把大同西军控制住。
“也就是说一个聚众昌,一年里给大同西军提供了不下于十万两银子。”周文不敢置信的问道。
“恐怕不止十万。”
周文的亲信幕僚脸色同样难看。
这般比较下来,周文手里的五六万两银子还不到人家的一半。
难怪聚众昌在大同耀武扬威,有时候周文都想动手收拾一下,幸亏忍住了,这帮大户现在不光朝廷有人,手里有钱,还有枪杆子撑腰了。
“本镇以前见过王信,看上去性子沉稳,怎么做起事来乱弹琴。”
周文板着脸抱怨。
大同西军众将面对周文的时候非常团结,让周文无处下手,然后一个聚众昌形成了一股势力,同样令周文动弹不得。
有种面对刺猬的无力感。
“杨先生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办?”
“急不得。”
那名亲信幕僚缓缓开口。
周文面色恭敬,这名幕僚名气极大,原是周阁老的文书,有他的帮助,自己省了很多功夫。
“只怕张阁老那边催。”
周文脸色更黑,虽然知道幕僚说得对,但是心里忍不住的担心。
“镇台大人越急,他们越是紧密抱在一起对抗镇台,镇台越是不急,越是不动他们,他们自个都会闹起来,到时候镇台不费吹灰之力。”
“万一?”
周文面露迟疑。
大同西军不像别处,周文心里没底。
那幕僚信心十足。
“利益动人心,何况还牵扯到大同的那几家,不光镇台盯着西军,这块肥肉,想要吃到嘴的不少,其实镇台有帮手。”
“哦?”
“大同的这几家与镇台利益并无冲突,可以联合起来,各取所需。”
过了片刻。
周文认可了幕僚的计策。
进展太慢,万一误了张阁老的事,张阁老就算看在周阁老的情分上不动自己,日后也不会大用自己。
大风险大机遇。
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既然遇到了,光一个人总兵的位置,周文并不愿意止步。
说来也巧。
外头有人急忙进来通传。
“刘游击来了,急着见镇台大人。”
“让他进来。”
周文意外的看了眼幕僚。
刘通前几日离开归云城,周文是知道的。
不过去何处,刘通并没有告知。
经过打听,周文知道刘通是去了威远关,最后又跑去大同,具体什么原因,周文虽然不清楚,但是和幕僚商讨过,总不是因为内部的事情。
大概就是汤平与赵雍之间的矛盾。
两人的不和,大同知情的人很多,几年前赵雍还在雁门关的时候,两人就互不信任,因为王信在的原因,两人才没有闹。
“机会来了。”
那名幕僚胜券在握,算无遗策的提醒周文。
“杨先生对人心的算计,本镇佩服的五体投地。”
“哈哈。”
周文拱了拱手。
不久。
周文呵斥了赵雍,同时调拨了三万两银子犒赏汤平部,奖励汤平升任参将,并且大有培养汤平当做自己副手的架势。
加上大同以周家为首的几家大户推波助澜,汤平在大同西军的威势更高了。
针锋相对的是坐镇威远关的赵雍。
赵雍取得和张灿的联系,两部合手支持牧民,商行一切违约的行为不受支持,并且任何以优势地位来压榨欺负牧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