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没有位置的王信
王信终于见到张吉甫时,已经是回京的第五天。
不过并没有引起人额外的想法,反而许多知情人感到羡慕。今日之张吉甫的地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多少人在后头排队等着呢。
与别的大员不同。
不少外地入朝的大官,在京城里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买房。
如内阁大臣刘儒,在京城没有片瓦之地,至今住在“朋友”借的宅子居住,并且以此留下美名,甚至地方还有野史夸赞。
这些都是生意。
承袭大明的大周还算是好的,起码还要点脸,做也是偷偷的做。
而原时空的大清,已经到了不要脸的给自己找个有名的祖宗,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了,但凡有点出息的人大多会这么干。
所以很早以前的名人,大多在大清朝里莫名其妙多了许多的子弟记载,以前的朝代并没有这种大量现象,唯独大清朝仿佛凭空出现似的。
什么祖上岳飞,范仲淹等等。
编族谱是专业的。
那么刘儒在京城借助朋友的屋子住,身为堂堂内阁阁老,却连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正是清流的做派,是个大好官啊!
反观张吉甫。
入京才两三年,张府的占地越来越大,修建的越来越别致。
说明是个大大的贪官。
王信走入张府,比起上回所见,入眼之处更添了几分精致,多了不少的物件,看上去平平无奇,以张吉甫的眼光,谁知道又是什么古玩,只怕许多价值千金。
“看出了什么?”
张吉甫在书桌放下手里的册子,饶有兴致的打量王信。
“看不懂。”
王信老实说道:“末将对书画古玩之类没有了解。”
“哈哈。”
张吉甫忍不住笑出声,最后指了指王信,感慨道:“这些年你一直没怎么办,属实难得。”
从都司到参将,而且独领一路,如此大权在握,张吉甫看到的依然是当初的王信,哪怕是自傲的他,也忍不住心生佩服了。
怎么说呢。
王信认为这并不是自己比谁要清高。
而是经历过的环境导致的。
早年的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才是人口最多的地方,那时候资源少,人们穷,为了生存,需要去做许多的事情,去争去抢。
后来物资丰富了。
人们可以躺平,轻轻松松过上以往人们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难怪佛家故事里往往是富家子弟落魄后,然后开悟云云。
终归还是环境影响人。
如张吉甫所追求的,或者别人追求的,王信虽然也比较在意,但是没有人们那种迫切。
就像小时候,大人们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都能斗得你死我活。
并不是他们小气。
而是必须要争。
所以王信不愿意去争,也就是目前很多人当做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
如天地君亲师,在王信眼里就是个屁,而在很多人眼里却是天。
当然,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王信不会说出来,只能装傻笑道:“末将是个粗人,武夫而已,不懂这些高雅之趣。”
张吉甫收起了笑容,深深的看了眼王信。
过了片刻,张吉甫问道:“你这趟回京有什么事?”
“还是胡人,三年平胡,末将认为到了主动出击的时候了。”王信脸色变得认真。
张吉甫没有意外。
早就猜到了王信回京的目的,这些日子不见他,一则是有别的事,二则也做了些了解和准备,因此轻描淡写的问道:“你想怎么办?”
“大同三路齐发,抄了欧彦虎的后路,让他自绝于生胡。”
王信接着详细解释。
欧彦虎征服生胡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