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节目组开了一个小型庆功宴。
桌子上摆着村民做的豆腐宴,几位嘉宾陆续敬酒,氛围难得放松。
窦萱喝多了几口,忽然把酒杯重重放下,话里带刺:
“有些人运气好罢了,凭什么最后成了话题中心?真以为观众眼瞎?”
空气顿时凝固。
苏兮瑶端着杯子,没说话,但眼神也冷冷落在沈荔身上。
沈荔放下筷子,慢慢笑了:“凭什么?就凭观众会自己选择,凭孩子一句“妈妈是我的光’,比你们演一百次烂剧还打动人。”
窦萱脸一僵,正要反驳,沈荔又淡淡补了一句:“你要是不服,下次再生个孩子试试?”
桌上哄堂大笑,连村民都忍不住笑出声。
窦萱的脸红成一片,彻底说不出话。
弹幕同样笑疯:【沈姐的嘴,刀子抹了蜜】
【最后一集还给我们送爽文现场,太会了】
【窦萱真是把自己气个半死】
谢于飞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就等你这句话了!”
晚饭后的四合院,灯火亮起,气氛比白天更热闹。
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舞台前,孩子们玩闹的笑声像一串风铃,把夜色吹得温暖。
村晚的正片虽然录完,但节目组还要补拍一些日常镜头,收尾要做成纪录片的质感。
沈荔坐在台阶上,手里端着一碗热乎的豆腐汤。
灯光从侧面照过来,映得她侧脸柔和。
崽崽沈一汀趴在她腿边,正用小木勺一点点刮碗底,生怕浪费。
“慢点吃,别烫着。”她把孩子的碗接过来,吹了吹,再递回去。
“妈妈,你吃。”他很认真,把勺子举到她嘴边。
她低头,顺势喝了一口,笑着点头:“行,那这一口归我。”
这一幕,被摄影机悄悄拍下,导演组互相使眼色,心里都明白,这就是收官时需要的“温馨时刻”。观众要的不是华丽表演,而是最真实的亲子细节。
吃过饭,节目组召集嘉宾们到院子里,说是要录制最后的夜谈环节。
几盏简陋的纸灯笼挂在桂花树下,灯光昏黄,围成一个半圆。
主持人李景先开场:“节目到这里,已经差不多要结束了。我们想请几位妈妈和孩子说说,这些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村民们围坐在外圈,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
第一个开口的是窦萱。
她一向说话锋芒毕露,此刻却放柔了声音:“我发现孩子比我想象中懂事。以前我总觉得他太调皮,这次在村里,他会主动帮人做事,哪怕是递一杯水。我挺意外的。”
她话音刚落,弹幕已经有人冷嘲:
【这几天你除了内涵别人,还干了啥?】
【孩子可爱是真的,你自己别掺和】
第二个是许漾,她的语气真诚:“我女儿一直胆小,来村里第一次敢自己去找东西,哪怕是和别的小朋友排队。我觉得很欣慰。”
第三个是苏兮瑶。
“我觉得亲子综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孩子在公众面前锻炼,学会如何得体地表现自己。傅余年表现得很好,我为他骄傲。”
她说完,场面安静了一瞬,似乎都在等沈荔会怎么接。
李景顺势把话筒递过去:“那沈荔,你呢?
沈荔接过话筒,笑了笑,声音不急不缓:“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原来孩子比我更勇敢。很多时候我会怕一一怕丢脸,怕做不好,怕别人笑话。但他没怕,他就只想着做。比如他敢举手说“妈妈是我的光’,我自己可能都说不出口。”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抬眼看向灯下的小人影:“所以我学会了一件事一一往后但凡他愿意尝试,我就站在他身后,让他去做。至于别人怎么看,随他们吧。”
场子里一瞬安静,随即掌声响起。弹幕区被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