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
金陵大学仙林校区。
校会议厅内。
一场规模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正在召开。
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艾兹病疫苗诞生一一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疫苗!》数百家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前来报道这一盛况。
各大视频网站,都同步进行直播。
现场嘉宾席上,坐着金陵大学校长吕梁、副校长陆志华等人,以及众多医学界的专家学者。新闻发布会伊始。
现场主持人开口道:“近年来,艾兹病疫苗的研发,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1987年首个艾兹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至今,全球已开展了400余项临床试验。
在夏国,包括疾控中心、华清大学、吉琳大学和魔都公共交通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在内的诸多机构,都在挑战这一世界难题。
然而,许多艾兹病疫苗,能进行到人体试验阶段,已经很不容易……”
听到这里。
会议室众人,纷纷点头。
绝大多数的艾兹病疫苗,都属于“见鼠死”,意思是说,疫苗研发一到动物试验环节就会失败。主持人继续说道:“早在6月份,金陵大学艾兹病疫苗研发课题组的李舟教授,就通过基因剪刀技术,将艾兹病病毒的关键抗原基因(env、gag、pol)嵌入痘苗基因组中,改造成重组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疫苗(rTV),顺利研发出新型艾兹疫苗!!
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疫苗,顺利通过动物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
6月15日起,课题组对50名健康志愿者,开展」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7月,课题组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开展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对人体的有效性。
8月,课题组对2000名健康志愿者,开展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对人体的普适性。至此,新型艾兹病疫苗,顺利完成」期、Ⅱ期、期临床试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
话音落下。
会议室内一片轰动。
从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来看,他们就预料到金陵大学可能研发出真正的艾兹病疫苗。
但真正听到疫苗诞生时。
心里的激动感,油然而生!
主持人朗声道:“现在让我们掌声有请艾兹病疫苗的研发者一一李舟教授!”
“啪啪啪!”
会议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穿着白大褂的李舟,走上高台,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
李舟开始讲解艾兹病疫苗的原理。
他缓缓说道:“所谓复制性载体的疫苗,可以形象理解为,把HIV病毒基因片段像一块木板一样,安装到一艘小船中,这艘小船就是痘苗病毒一一种曾作为天花疫苗在夏国广泛接种的疫苗。
小船进入人体后,会在2周内持续繁殖,以不断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因此被称为「活疫苗’。与不繁殖,仅逐步衰减的“死疫苗’相比。
“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强,更持久。
使用具有复制性的痘苗病毒,是这个疫苗与国际上其他艾滋病疫苗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小船’,即疫苗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选择的载体是痘苗病毒,由于天花已经灭绝多年,人不会从自然界中感染到,免疫系统也就不会有记忆反应。
即使夏国最后一批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现在也快40岁了,经过这么长时间,记忆反应已微乎其微。根据这种思路,我既用了老毒株的安全性保障,又搭了新的抗原组合,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具。最终,我顺利研发出新型艾兹疫苗!
从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
新型艾兹病疫苗,成本低,且拥有长期防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