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饱餐后,给酬金时,秦母握着她的手,好半天不撒开:“江娘子,今天真是谢谢你了。你做的席菜太好吃了,客人们都满意极了。让你这么大老远地从城里赶过来,辛苦了。”
“您客气了。您能赏脸让我来做席,才是我的荣幸。”她说得官方且客套,却把秦母哄得合不拢嘴:“天色这么晚,你一个人回去我不安心。让笃牛送你回去吧,他明日还要上值,正好今晚要回城里。”自打听说过孙五娘的孩子被人贩拐跑的事,江知味对汴京内外的治安一直不怎么放心。有人同路自然是好,也省得秦兵士多叫一辆牛车了,便答应:“那就谢过您的好意了。”
很快牛车到了门前,秦母依依不舍:“江娘子慢走啊,路上当心。要是路上身体不舒服,就和笃牛说说。他人笨,心肠却不坏,凡事提点提点就好了。”江知味谢过她的好意,带着秦家给的二两银子酬金,和一篮土鸡蛋、两卷红布头,与秦兵士一道上车去了。
等顾婉娘出来,只看见牛车身后扬起的滚滚尘土,在月光下,与田埂融成了雾蒙蒙的一片。
大
夜已深,沈寻靠在小苑的老槐树旁。
手里拿的书卷迟迟不翻页,双眼斜飞向树枝上挂着的红木鸟笼:“翠嘴,明日再去夜市,能碰上江娘子吗?”
翠嘴不答,倒是连池从鸟笼后钻出来,用随手摘的草茎戳了戳鸟肚子上的羽毛:“好多天了,不是没赶上就是没出摊。大人呐,想喝口鱼汤也不容易啊。”再看沈寻:“大人,索性您近日忙的案子也了了,明日又是休沐,要不然早些随奴到横桥子上等。或者您去老地方钓鱼,奴替您等,要是江娘子人来了,奴立马去喊您。”
已经三顾茅庐,明日怎么说都该碰上了。沈寻说"好”,又道:“那就钓鱼吧。”
“那奴帮您把鱼竿、鱼食准备好。您今晚上安心睡,明日便能喝着鱼汤了。”
喝鱼汤这话,连池已经连天说了好几回了。哪回希冀满满,哪回就期望落空。
沈寻摇摇头,打了个绵长的哈欠,望着天上那轮已经不再浑圆的月亮。要放在以往,他应该已经放弃往横桥子上寻人了。就像那些无疾而终的案子,放弃、逃避是他能做到的最容易的事。毕竟世间圆满难求,就算苍天在上,真有神明,也未必会降下恩露垂怜于他。
但此刻,心中意外地存续着星星之火。他合上书卷,覆手起身:“希望如此吧。”
沈寻进屋时,江知味刚被牛车颠到了家门前。许是一路上有了秦兵士的作陪,她得以分散注意力,晕车的感觉不如白日里那般厉害了。打开院门,凌花竞然还没睡。一个人扛了把锄头,身边放了盏油灯,在昏黄的灯火下,帮院子的泥巴地松土。
说起这松土,可是个大工程。江大身体还利索时,曾将院子的地面重新夯过,埋了不少碎沙石粒进去。所以之前江知味花了两三天的时候,也才掘出来两个整块,还有两块地没动工呢。
听见门响,凌花直起身,抹了把额头、脖颈上的汗:“知姐儿回来了啊。你看我,睡不着,闲着也是闲着,就起来活动活动筋骨了。”看着已经松得差不多的整个院子,又看看满头大汗的凌花,江知味忍俊不禁:“娘,想等我回来就直说,想让这院子早些落成也可以直说,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凌花不好意思地笑:“你娘我是个内敛的人嘛,就不许我在自家女儿面前腼腆一回嘛?”
接过她手里的锄头放到一边,江知味扶了一把她的双肩:“好了,歇歇吧。就没见谁家大半夜的还犁地,这个点,老黄牛都歇下了。”凌花瞪她一眼:“今日收成如何?除了鸡蛋和红布,不能没有别的了吧?”“当然不能。人家秦兵士家大方着呢,给这个数。"江知味摸出藏在桂花钱袋里的银饼,“喏,娘你掂掂。”
浓浓的桂花香,将银子都染成了桂花味。凌花将银饼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