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汴京食滋味> 贵州清水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贵州清水烫(2 / 3)

时她已是大汗淋漓。

今日这天热得太过,吃那些荤腻杂烩的就不合适了。倒不如清清爽爽地来一顿“贵州清水烫”,保准能配下去两大碗米饭。

身旁的容双一脸迷惑,望着空荡的铁锅:“方才我分明听见了知姐儿喊吃饭,难不成是我头还昏着,听岔了?”

“倒不是。”江知味又从灶房端了蘸水和洗好的菜蔬出来,“容嫂子坐,马上就能吃了。”

菜蔬和肉片,都各自摆盘过,像垒起的砖墙那般立在碗中。

江知味点燃炉灶,在锅中下了一块猪油。

这猪油是她昨日特意熬的。头一日赚的那些铜板,大多拿来买猪板油了。她做菜喜欢放猪油,要不是铁板豆腐需得控制成本,她甚至想在小摊上都用上猪油。

毕竟猪油吃起来可太香了。尤其是放猪油里炒过的空心菜和卷心菜,添点儿爆香的蒜瓣,她一个人能吃下去一大盘。

等锅热油化,江知味添了大半锅水下去,又依次放入大葱和姜片,还有少量的盐和糖,为的是去除猪肉里的腥膻味。

江知味也是穿越以后才知道,宋时的猪肉价贱,口感却不算差,更没有传闻中那种腌进肉里,怎么都难以去除的猪骚味。

只因宋时有一行当,名曰劁猪匠。靠着一副担子一把刀,所到之处,片蛋不留。

据说这门劁猪的技艺发于东汉,传闻是得了华佗外科手术的真传。

更有传闻,说劁猪与阉人异曲同工。毕竟古人老早就会阉人当太监了,怎么可能会省下这份仁慈,用在被当作食物的猪猪身上。

因此这几回买的猪肉都还不错,肉质饱满又鲜嫩,做出来的猪油也是香飘万里。剩下来的猪油渣,把周婶家的二丫,还有李二狗家的羊仔和虎妞都馋哭了。

想起昨日孩子们为争一口猪油渣哭得稀里哗啦的场景,江知味不禁笑出了声。

正巧这时锅里的水也沸了。

江知味敛下笑意,放入各类菜蔬和切得薄薄的猪梅子肉片。凌花也从灶房,端了米饭来。

今日煮的是纯稻米饭。江知味特意没放在饭甑里蒸,而是将其放在铁锅中焖熟。这样铲下来的米饭带着厚厚一层柴火锅巴,无论是单吃还是和稻米饭拌在一起,都格外焦脆。

很快锅里的菜蔬和肉片都煮熟。江知味舀出汤水,将几人的蘸水都兑好。

按说吃贵州清水烫前,要先喝一碗热乎乎的清汤。可在后世那会儿,江知味发现,只有在贵州当地吃的清水烫,才能保留瓜果蔬菜原始的清甜味。

但凡换了个地方,哪怕同样放的是当季的瓜果,都不是同一种味道。

后来听外婆说,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还养了一方脆爽甘甜的瓜果。离了贵州,就等于离了那方水土,也叫那些瓜果离了根,自然失去了当地的风味。

因此她便没有在吃清水烫之前,先喝一碗甜汤的习惯了。而是直接夹了里头的豌豆尖,在蘸水里涮了涮,送进了嘴里。

口中瞬时被蘸水的糊茱萸香气包裹,叫人一时无法去分辨其他。之后辣劲减缓,舌尖旋即触及了鲜嫩的豌豆尖,一口咬下,几乎不带什么纤维感。

再取冬瓜和葵菜食之。冬瓜汁水饱满,与糊茱萸的味道在齿间交融,甜中带辣,口口生津。至于葵菜……

江知味在后世只吃过一次葵菜。这东西因产量低且不易存储,在明清时期被白菜取缔,退出了百姓的餐桌。发展到21世纪时,已经相当不常见了。

但在宋时,它被誉为百菜之王,连《黄帝内经》中都有葵菜的记载。

江知味已经不记得它在后世的味道了。如今只觉得它的纤维条较其他菜蔬更为粗硬,尤其是叶片部分,口感略有些粗糙。

但其嫩茎却爽滑非常,带着些许黏稠的汁水,配上劲爽的糊茱萸蘸水,能一下子吃进去许多。

到这会儿,江知味还没开始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