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停下对她的观察,最近甚至动了想让小姑娘转成正式员工的心思。
傅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站在原地没有动,被同在仓库的另一个同事给推了一下,知道没听错,她打开柜子把自己的表交上去了。
陈勇接过表格,从第一页开始看。
以前傅玉没来的时候,制冰厂的签收单都是写某某某拿了货号一多少件,货号二多少件,下面有个日期和签字区,要是不识字的人,就让他们按手印。
傅玉来了以后,这一块没有动过,她只是把每一张签收单做了一个统计,每天一张表格,表格竖向抬头有产品一产品二,横向抬头是数量,零用单位,经手人,签收人。
就这么一张表格,里面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的。
而不是像以前的统计,上面只有今天货号一出库多少件,货号一出给哪些人还要去找签收单核对。
根据上面的格式,傅玉还统计了一个月的。
陈勇把表格看完,传给了下面的员工。
梁三是最积极地接过去的,他一拿到傅玉的那张表格,眼睛都在放光。这个表格你说难吧,那是一点不难,就是一般人都想不到。或者说,大家都习惯依照以前的规矩,不会主动去想。
能负责数据统计的,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书的,看完傅玉的表格,就知道数据有多清晰省事儿了。
“是个好方法,以后可以按照这个来。”
陈勇:“也别以后了,这个月你们就按这个来。”
陈勇定下来了,大家不乐意也得干。一群人里面,闲了傅玉一个,她很快就被人盯上了,这个问点不懂的问题,那个让她帮忙核算数据。
不过大家也不白使唤,两天下来,傅玉得到了不少吃的。
除了统计数据,库房还进行了盘点,清查各类雪糕有多少,不同大小的冰块有多少。
两天后,大家平日登记的数据以及库房还有多少货物的数据统一交了上去。
接下来,事情就进入了更难的一步了。
每一个产品入库登记的多少,出库多少,库存多少,入库的数量要等于出库加上库存再加上损毁,这要是数据对不上,那就是有环节出了问题,需要开始倒排原因。
因为制冰厂的特殊性,产品一旦温度过高就会坏,每一个产品是允许合理范围内的损耗的,一般损耗是百分之三,一旦超出合理范围内的数字对不上,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傅玉,接下来你的工作让人帮忙顶一下,你和梁三来给我帮忙。”
“好呢。”要是可以选,傅玉肯定愿意干自己原来的活,不过被安排干别的,她也不反对就是了。
傅玉和梁三再一个财务部的小姐姐,以及陈师傅四个人,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审查过程。财务部的小姐姐叫于琴,会计中专毕业。
见到傅玉以后很高兴:“我看了你的表格,做得可真好。”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自己那个表格并不算难,只能说有新意:“于琴姐,我都被你们夸得不好意思了。”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好就是好,你不知道,以前我过来盘点数据的时候,那叫一个痛苦,这要是顺利还好,一个数据不顺利,能把一堆资料给翻出来。”
傅玉:“再夸下去,我都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到时候看你们去哪儿找一起干活的。”
于琴:“行,我不说了,开始干活吧。”
先从数据开始看,哪一项核对不上,就是有问题的。
于琴拿着数据一顿翻:“除了绿豆冰棍,其他的都对不上啊。”
于琴看完,傅玉也拿过去看了看,她之前看的数据都是片面的,着重在出库这一块,今天算是完整地看了一个月的出入库记录。
这一看,心中不免咋舌,绿豆冰棍早早没货了,这个她是知道的,毕竟之前有人来拿货拿不出来,可是仓库里堆积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