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强也不藏着掖着,就着桌上的笔和烟灰缸以及雪茄等物品,现场演示了起来。
“这是运河。”
“这是‘审判日’号。”
“我们在运河两岸立上两根柱子。”
他把两根雪茄殊在“运河”的两旁。
“柱子之间平行地扯上许多细丝,这些细丝是赵博士他们研制出来的那种叫‘飞刃’的纳米材料。
然后等‘审判日’号通过就可以了!”
史强说完,站在那里看着现场的众人,重新抽出一根雪茄点上,放进嘴里,耐心地等待着。
作战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看着史强的演示,像石化般一动不动。
周围电脑的“嗡嗡”声似乎都变得小心翼翼,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才有人怯生生地打破沉寂:
“这个‘飞刃’是什么?”
被史强带到现场的赵海伦这时开始介绍起了纳米飞刃的性能,其中着重提到了该材料曾应用于太空行动中(见《地心引力》),具备极强的韧性和坚固性。
听完这番介绍,众人心知史强的这个方案确实是有着极大的可行性,更是围着赵海伦开始询问起有关纳米飞刃的更多信息,同时放下身段,以史强为主导,开始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那个纳米飞刃的数量够吗?”
“巴拿马运河有多宽?那艘船的高度是多少?”
“巴拿马运河河面最窄处是一百五十米,‘审判日’号高三十一米,吃水八米左右。”
“一百五十米……”
赵海伦看着投屏的河道图,沉吟片刻,有些为难地说道:
“目前我们手头上现有的飞刃只有600多米,这种宽度的话,怕是只能拉起来三到四根飞刃了。”
“这么短?你们不能再赶紧从国内调一些过来,或是生产新的吗?”
“只有这么多了,纳米‘飞刃’的生产只能靠实验室的分子建造技术,目前暂时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
“那这怎么办,线的数量太少,针对三十多米高的油轮,无论间距是疏是稀,都有可能出现不少漏网之鱼。”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更窄的地方,比如说选择在运河的三个船闸之一动手。
那里的话‘飞刃’丝的长度只需三十二米左右,丝线的间距也可以更小一些。”
“不行,船闸处的情况复杂,不仅通过的速度慢,船上肯定也是最警觉的时候,在切割过程中极有可能被发现。”
作战室里又是一阵沉默,与会者重新看向了没说话的史强。
这方案既然是他提出来的,那他肯定也事先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将这些线并排横放呢?”
史强吐出一口烟气,笑道:
“你们没见过蜘蛛网吗?
只需要先牵两根线过河,然后在河道中央油轮最有可能经过的位置,用纳米‘飞刃’编制一道网,这样就能以最少的材料用量覆盖最大的面积。”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大家这次总算是明白史强所谓的邪路究竟有多邪了。
“那如果存贮信息的设备也被切割了呢?”有人问出其他的问题。
“被切割也问题不大,”一名计算机专家如此说道:“那种细丝极其锋利,切口一定很齐整,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哪种存贮方式,里面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可以恢复的。”
“好,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吗?”
常伟思看看会场,见没人说话,“那这个方案就定下来了。”
有关于行动方案的讨论就这样结束了。
四天之后,巴拿马运河盖拉德水道。
已经提前抵达这里的史强等人坐在河道旁边半山坡的一座凉亭里,身上穿着宽大的衬衣,看上去就好像是最为普通的游客。
不过这几个游客的目光,始终都放在下面的运河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