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有消费就会多出五个步骤。
第一,拿出钱包。
第二,选择百元大钞还是零钱。
第三,把钱交给收银员。
第四,等待柜员找钱。
第五,把收到的零钱装回钱包。
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钞票在物理上和精神上的感觉,对钱有更深的概念。
而不是直接按指纹,扫脸,轻而易举的让钱从自己手上流走。
张烊文听完恍然大悟。
跟苏澄混是真的能学到东西啊!
他默默地在心里面重复地念叨着:
用现金用现金用现金。
不做计划不做计划不做计划。
苏澄还跟张烊文强调:“这个事情一定要知道背后的逻辑。”
2x2=4。
为什么等于4?
可以用直观实物操作验证。
也可以用加法、乘法递归或者皮亚诺公理体系进行推导,而不是用乘法口诀,老师教2x2=4,那就等于4。
这种算数问题苏澄不往深了讨论。
乘法口诀也有用,这是提炼出来的东西。
但如果只知道提炼的东西,那肯定当不了数学家,顶多当个数学老师。
不做计划的本质是不能只盯着计划。
用现金的本质是增加消费的步骤,提高消费难度,限制自己的消费次数。
钱自然而然就省下来了。
如果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为了用现金而用现金,那就没意义了,纯纯没麻烦给自己找麻烦。
节俭确实是好事儿,苏澄不是抨击节俭,他也喜欢节俭。
但老东西给自己的灌输的思想教育是:每个月几滴水,从刚开始连打湿双手都不够,直到最后能用这些水洗脸。
苏澄觉得这他妈不就是纯没苦硬吃吗?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想着怎么获得更多的水啊!
“我明白了澄哥!”张烊文郑重地点点头,“澄哥,你数学一定很好吧。”
“是的,我从小学数学就很好一直排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呢!”苏澄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叶黎此时向苏澄投来鄙视的目光。
她承认苏澄前面那套东西很厉害,但怎么到后面还吹起来了?
“你们别听他吹牛,他唬你们的。”
苏澄一看怎么叶黎还拆他台啊,赶紧朝叶黎使眼色:“栗子姐,我难道不是年级第一吗?”
“是是是,是年级第一。”
“但我怎么听某人跟我说过,某人的小学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上就十二个人?”
苏澄:???
妈耶!
叶黎真把他的老底给揭出来了。
苏澄不得不厚着脸皮继续跟他们侃大山。
“12个人的班咋了?我不还是第一?”
“你们别看只是12个人啊,我那些小学同学可都大有作为,含金量还是很足的。”
叶黎十分不屑地看了苏澄一眼。
在村儿里上的小学,12个人的第一能有啥含金量?
“难道你另外11个同学都大有作为?”
苏澄侃到这里也不好意思了,只能实话实说:“那还真没有。”
“有一半初中没上完就不上了,有俩考上了我们县的公办高中。”
叶黎朝苏澄竖起了大拇指:“哦哦哦,那你真厉害。”
苏澄向三人解释着他们县里的真相:“可不是嘛,我跟你们说,在我们那能考上我们县的公办高中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了好吗?”
叶黎怎么能不明白啊,她也是县里出来的,苏澄的说法确实没错。
公办高中省钱是一方面,教育质量也是一方面。
她的同学其实和苏澄的同学差不多,只不过比例稍好点。
有三分之一都上了公办高中,有三分之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