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随便放出去的。
不过他从江西主持乡试回来,倒是上表自称对西洋器物有些兴趣,请求在翰林院展开对所赐器物的研究。
林则徐在翰林院的表现极好,他也是努力学习过满语蒙语,对各种机械也有点兴趣,这样内外兼修的,嘉庆舍不得放出去。
真要是研究,他留在翰林院里坐着好了。
因此,就没有点林则徐在回访的使团之内。
但是他点了嘉庆十九年的进士牛鉴,这位倒也有个好处,就是比较熟悉地理。
索洛维约夫是不知道嘉庆那边选人都是个什么情况,他要是知道了,会发现鸦片战争时期大清的这些卡组,陆续也要上线了。
像是来年,嘉庆二十二年这一科当中,还有裕谦。
只不过裕谦是后来改的名,人家现在不叫这个,就是见到了大概也不知道这是谁。
他知道儿子去园射箭,自己这边就安心读书,主要是看看地理和各方的情况。
庆郡王本人的文化水平,哪怕是皇子在南书房都要用功读书的,就这样他的水平也很难说高。
但是他家里的藏书倒是不少,索洛维约夫本着来也是来了,这么好的资源不白嫖也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有些没收录的书,没准在王爷家里,还能够找到。
只不过他看了半天,也没有太多成果。
不过有份和宋代福建蔡家有关的记录,还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说起来,那一家人,除了蔡襄,做了大官的,都在宋史奸臣传里躺着呢。
但琉球那边,总是有些好处的。
嘉庆听了索洛维约夫说的以后,对于琉球的事情,多少有些警惕。
不过要说大清官员能够代表皇上的意思,去给琉球人主持公道,这本身也很难。
毕竟清朝这个水师不行,官员也不能贯彻皇帝的意志。
乾隆当初盯着这些人,那是因为都有陆地上的驿站系统。
现在又没有电报,嘉庆也不可能知道海上的情况。
过去乾隆能够把那些边境问题解决,他可是发现了问题直接折子就朱批驳斥回去,因此前面改正的也很快。
不听话的,要么脑袋搬家,要么北京烤鸭。
但到了海上,能够把册封和宣慰的活干好了就不错了。
索洛维约夫知道这点,所以他现在人还在北京,可是注意力都已经放到了海上去。
要么返程的时候去一趟琉球,要么就是顺路访问日本的时候,把事情给搞清楚。
或者另外一个办法,以后嘉庆要是再度召见,他再次把这个事情提出来。
当初嘉庆已经表现出来了一些不悦,察言观色之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哪里的。
于是,他也在盘算这个计划。
就日本人那个水平,到时候让絮库夫把琉球发展成为武装商船的补给站,这都是很有可行性的方案。
只不过最后要怎么做,因为他住在王府里,倒是和使团很多人并不在一起。
这也是嘉庆皇帝这个安排的妙处,让他得到了特殊待遇,和各国使者交流也不太方便。
不过以他们贡献的这个水平,嘉庆还是会同意和通商有关的要求,只要不是割地或者一些非分之想就行。
这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嘉庆也发现了,洋人当中通官话的越来越多,也不光是自己身边这几个传教士。
索洛维约夫的解释也说的通,毕竟有不少文献流传出去了。
就越南和法国的交往程度,这想拦那都是拦不住的。
而且法国人当中自学的比较多,像是索洛维约夫这样翻译小说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雷慕沙现在就从嘉庆皇帝赐给他这个通译的小说当中,开始整理文字要做翻译工作,把一些小说介绍到欧洲去。
就是歌德,他都有这个想法。
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