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安稳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高气爽的气节,江修恭恭敬敬登过沈家的门,请沈老将军家的郡主娘娘替自己去徐家交换帖子,旋即是定酒、送聘、定下婚书。
沈老将军与寿平郡主膝下有儿有女,对婚嫁之事十分熟稔,但在拟聘礼的单子时,夫妻二人难免要问过江修的意思。江修那时正归家,闻言吭吭大笑,眼眉间满是即将娶妻的高兴,因此他只这样说了一句:
“将我所有的钱财都归于她。”
聘礼足足几十担,摆在徐家门前时,连隔壁那条巷子的人家都歪着个脑袋挤在巷口看。
冯若芝头回嫁女,不知是什么缘故,慌里慌张的,使俞妈妈请了郑蝉来,郑蝉偷摸笑了她两下,也回了张礼单过去,多是些薄纱丝绸或玉质笔架。这事办好了,待到成婚前一日,郑蝉又陪着冯若芝进了将军府,带着一行婢女,替二位新人铺床装房,黄纱灯笼换成了红纱,庑廊下贴满了喜字。临归家时,冯若芝回头望了一眼,凑巧是日暮时,晚霞映在女儿的新家里,烧得橘红的光束托着那一串灯笼。
灯笼本还被风吹得有些晃,不一时又静了下来,仿佛在这一刻,冯若芝能在这个新家里窥出一种安稳,便也扯唇笑一笑,喜吟吟回隔壁去了。立冬这日,大清早的,高梧巷便扎起了爆竹,密密麻麻的彩屑在半空浮浮沉沉,牵出一丝绚烂的向往。
徐圭璋闷在家读了近半年的书,除了上回徐徽音出嫁,好容易又碰上这样一桩大喜事,一改往日装束,穿得像个散喜童子,从头到脚,连束发的发带都是红的。
那厢抱了个篮子,篮子上头缠着亮眼的红绸,挨家挨户敲响了门,笑眯眯给送了不少喜糖。
而这厢,因婚事流程严谨繁琐,又因徐老太爷与往上数几代的祖宗的牌位都躺在家祠,徐怀霜只能回高梧巷出嫁。
此番往家祠行过告庙礼,便一路沉静着回了原先住的雨霁院。请来梳妆的喜娘正候着,见了她忙笑:“哎唷,姑娘,这会还空闲着,太太们都在屋子里等着呢,快些进去吧。”
徐怀霜冲她颔首,捉裙进了寝屋。
冯若芝引着妙青妙仪忙前忙后,余下三位太太今日打扮也喜庆,手里各自捧了碗汤圆,甫一见徐怀霜,便喊她依次过去吃一口。每吃一口,太太们便认真送上余生圆满的祝福。到冯若芝面前时,冯若芝乍有些不知所措,捧着碗,抖着手舀着汤圆去喂徐怀霜。
徐怀霜瞧她模样,鼻头牵出一丝酸,摁下自己心里那股要掉眼泪的汹涌,忙将汤圆给吃了。
喜娘把控着时间,没几时叩门进来,挂着笑替徐怀霜梳妆,将她冷白的秀脸洗净了,淡扫了那两条细细的眉,薄扫了两片本就透粉的腮,浓点了一张饱满的唇。
额心坠上珍珠花钿,小巧的耳朵上也戴上金耳坠。凑巧徐蓁蓁与徐文珂伴着徐徽音进来,身后还跟着崔鹿清,一见她,便连连笑叹:“真是面若桃花!明艳动人!四姐姐/妹妹可真美!”崔鹿清连连笑点下颌,“满满今日做新娘子,真是独一份的漂亮。”徐怀霜窃窃抿唇笑了笑,不知怎的,家人越是夸,她越是有些难以言喻的紧张,想她第一回进金銮殿时,都从未如此紧张过。装扮好妆面,挽了个髻,喜娘忙吩咐:“姑娘的贴身婢女是哪几位?该替姑娘换嫁衣了!”
妙青妙仪忙应声,伏腰往箱笼里取出尚衣局送来的嫁衣,搀着徐怀霜去屏风后头换上。
再一转出来,众人的呼吸都渐渐轻了。
但见她上穿大红素罗长精子,腰间束销金绛纱迭裙,外套杏纹生色领大袖,肩披缠枝花刺绣霞帔,再往底下瞧,是一双缠枝纹点珠凤头履。徐蓁蓁绕过去左瞧右瞧,喃喃道:“好细致的绣工……四姐姐,你也美极…徐怀霜坐回绣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眉温柔,像是熟悉,又像在这熟悉里牵出了一丝陌生感。
她与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