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乱象已现
暴雨已经下了整整七天。
李大山站在村口的高地上,看着浑浊的洪水像一头饥饿的野兽,一口口吞没他生活了三十五年的临河村。他家的土坯房在洪水中摇晃了两下,然后像块沧软的饼子一样塌了下去,溅起巨大的水花。“全完了…"李大山喃喃自语,粗糙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他能清晰地听见身后妻子压抑的啜泣声,还有五岁儿子惊恐的抽噎。“爹,我们的家.…"儿子扯着他的衣角,小脸煞白。李大山蹲下身,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抹去儿子脸上的雨水和泪水:“不怕,官府很快就会来人救咱们。”
这句话像是给了周围村民一丝希望。聚集在高地上的几十口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是啊,听说县太爷最是体恤百姓。”
“前年隔壁县发水,朝廷不是还免了赋税吗?”“没事的,等水退了,官府肯定会发救济粮…”里正赵德全拄着拐杖走过来,花白胡子上还挂着水珠:“大家都别慌,我已经派人去县里报信了。县令大人仁厚,不会不管我们的。”李大山点点头,把妻儿往高处又带了带。雨还在下,但势头小了些。他望着远处漂浮的家什一一那是张寡妇家的纺车,那是王铁匠的铁砧,还有他自己亲手做的木犁,现在都成了洪水中的浮萍。
三天后,洪水终于开始退了。
村民们踩着齐膝深的淤泥回到村里,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沉默了。房屋十不存一,田地变成了一片沼泽,连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都被连根拔起。李大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自家废墟前,扒开泥浆,找到了半截断掉的锄头。这是他们家最值钱的家当,去年秋收后刚买的。“当家的,这可怎么活阿.…"妻子王氏瘫坐在泥地里,怀里紧紧搂着儿子。李大山没说话,只是把锄头柄攥得更紧了。他抬头看向县城的方向,那里应该有官府派来的人,有热粥,有干净的衣服,有治病的郎中…当天晚上,幸存的一百多口人挤在村里唯一没被完全冲垮的赵家祠堂里。赵德全清点完人数后,脸色更加凝重:“少了二十七个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些人的结果不必多说。
祠堂里响起低低的哭声。
“大家别太难过,"赵德全提高声音,“我今早又派人去了县里,这次是让我儿子亲自去的。县令大人说了,最迟后天,朝廷的救济粮就能到!”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绝望的人群重新燃起希望。李大山看见妻子眼中的泪光,自己也松了口气。
后天,只要再坚持两天.…
第七天早晨,李大山被儿子的哭声惊醒。
“爹,我饿俄.…"孩子的小脸瘦了一圈,嘴唇干裂。祠堂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老人们蜷缩在角落,孩子们不再哭闹,只是睁着空洞的眼睛。赵德全三天前派出去的儿子至今未归,也没有任何官府的人出现“我去找点吃的。“李大山拿起那半截锄头柄,决定冒险回村里看看。洪水退后的村庄散发着腐烂的气味。李大山踩着淤泥,终于在一处倒塌的墙根下挖出了自家埋着的粮缸。盖子掀开的瞬间,他的心心沉到了谷底一一粮食全泡烂了,长满了霉斑。
“大山哥.…“一个虚弱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李大山回头,看见张寡妇抱着三岁的女儿站在不远处,母女俩瘦得脱了形。“你们..找到吃的了吗?"李大山问。
张寡妇摇摇头,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家里什么都没了妞妞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李大山看着粮缸里发霉的粮食,咬了咬牙,还是抓了两把相对完好的豆子塞给张寡妇:“先凑合着,官府的人应该快来了。”回到祠堂时,李大山发现气氛不对。一群人围在一起,中间传来争吵声。“那是我家最后一点粮食!"一个老汉抓着个布袋子不松手。“老东西,现在大家都快硪死了,你还藏私?“泼皮王二带着几个年轻人正在抢夺。
李大山正要上前,却被妻子拉住:“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