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晋江更新(8.11)
第十一章品格
姜璃能听到人的心声。
虽然是残缺的心声,常常听得半截半截的,但听得多了,东拼西凑,总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天下大势正从分裂逐步走向一统,新的朝代正在形成。只要凌武帝不突然暴毙,按照目前的时局走向,他将成为一统天下的王者,凌国的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彻底把大陈朝取而代之。
战乱时代结束,迎来和平统一的新时代。接下来的任务自然是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这也是凌国在凌武帝的治理下已经开始在做的。连年征战导致的人口锐减,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到了平和年间,为了增加劳动人口,朝廷必要鼓励结婚生育,推出多项措施保护女人,家庭的生存与延续也迫切需要女人的参与,这些需求将让女人的存在变得珍贵,使得女人的社会地位上升。
开国之初,在现实需求面前,社会对女人的贞洁要求将降到最低。每一个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都是社会极力争取的资源。姜璃就是一个例子。她已经知道凌武帝和黄仁打算拿她作为民间农妇的典范之一纳入后宫,以此鼓励军队和民间接纳如她这般的女人,提高结婚率。放在前朝律法道德最严格的时候,姜璃这种三婚生三娃的女人早被沉塘了。如今却是连贵为一国皇帝的凌武帝都不在意她三婚的经历,甚至有意栽培她,把她捧上高位。
可想而知若有一日姜璃成为皇后,她的崛起故事将如何冲击民间的思想观念。
天下和平统一之后也必然导致军队的裁撤,士兵们解甲归田,回归民间生活。更早一步裁撤的是军队中的军伎营。
几十万人规模的军队,配备多达数万人的军伎,也间接在战乱中“保全"了多达数万人的女人。这些女人将成为社会恢复的主力军之一。阿秋和阿桂并非没有以后。
她们的以后很可能比她们能想象的要好得多,宽容得多。对此,姜璃却无法和她们解释清楚,说服她们相信。但以她们如今对未来无望的心态,如何撑到光明来临的那一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姜璃决定给她们一些盼头。
南军的军伎营由于死亡率低,外界积极补充,军伎的人数在稳步上升一一军队不想养那么多人,这也是引发高层争议的一点,军队不是救助女人的善堂。于是姜璃新增一个军伎干满五年可以离开的规矩。阿秋和阿桂很茫然:“…谁会想离开呢?”姜璃道:“总会有人想离开的,给她们一个机会吧!不想离开的继续留下来也没关系。“这只是安抚的话,以免吓着她们。若军伎的人数继续上升,军队高层迟早要采取措施。与其到时被强行清走一部分人,不如早些想一想解决办法第二条是鼓励军伎在"工作”之余赚点外快。在阿秋等人的努力下,南军的军伎营的“工作”任务不算重,在完成规定的“工作"时长或侍候人数之后,尚有余力,可以收费的方式自行延长时长或增加侍候人数,或者承接一些零碎的工作。比如姜璃新得的衣料,她只留下五匹布,其余的都交给军伎裁制士兵的成衣。每完成一件成衣,她们可以选择要铜板作为人工费,或选择一截布料作为人工费。银子是人的底气和胆气。如此,即使日后她们被逼“自由"了,也不至于没有一点积蓄傍身,在找到另一条“活路"前不至于饿死。第三条是鼓励士兵和军伎成婚。若有情投意合的,士兵和军伎可以结为夫妇,军伎随之脱离贱籍。对于这样的夫妇,军中给五个铜板的安家费,之后不管是否有子,只要夫妻双方愿意从专门收养士兵遗孤的慈幼局领养孩子,每领养一个再给十个铜板抚养费,但必须养足五年,不能随意弃养,不然将会受到惩罚。最后一条是姜璃跟凌武帝说了她对军伎营的改革理由和方案后,凌武帝另行补充的。他一点都不介意士兵娶军伎为妻,还希望他们能给士兵遗孤一个家。铁公鸡的他愿意为此支付一定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