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自然很重视这部对大刘是一个遗憾的电影。
查找了很多资料,想着以什么方式表现这个故事。
华国人对花木兰的认知大多来自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整个故事很简单。
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军旅生涯、辞官回乡、恢复女儿身。
故事的核心也是孝道为先、忠勇爱国、男女平等、淡泊名利的精神。
如果只按照木兰诗的故事来做主线剧情,就会显得很乏味,撑不起一部电影。
肯定要做出添加和改编。
在华国其实已经有两个版本的花木兰了。
1999年的香江电视剧版花木兰,由袁咏怡饰演,这个版本还不错。
2009年赵遮天饰演的花木兰电影,这一版没什么参考的价值,纯文艺女青年的自嗨。
而迪士妮动画版也是以这个故事做出了一些改编。
虽然是带有西方视角偏现代人思维的花木兰故事,但整体上来说故事流畅性和冲突性都是挺不错的。然后再看大刘版本的《花木兰》。
里面只有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女性主义。
迪士尼主创团队对花木兰这个故事的理解有偏差,只认为花木兰是华国古代版的女性独立和女性觉醒的符号。
然后该片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摄影、服装、化妆、道具的团队主导者几乎都是女性。
纯粹成了政治正确的产品了。
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个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拍得那么让人莫名其妙了。
因为导演是一位拍女性题材和爱情片的小导演,完全没有拍大片的经验。
这一看还不如照着原版轻喜剧全年龄向的动画片拍。
余明在思虑很久后最后做出了一个保守的决定。
就是按照原版迪士妮动画片的框架来拍,拍成全年龄偏向奇幻和童话的电影,就像里面的木须龙在动画片的表现很亮眼。
也是因为在《花木兰》之前就有一个成功的案例。
迪士妮的奇幻爱情片《美女与野兽》真人版。
该片全球累计票房为12.63亿美元,也就是大概85亿元人民币,在华国也有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这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迪士妮电影。
这部电影和动画版的《美女与野兽》相比没有做太大的改编。
极致还原经典场景,并在原框架内进行补充而非颠覆。
在忠实还原动画经典神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角色背景、深化情感动机、用更优秀的视听体验来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种套路虽然缺乏新意,但可以抓住老粉丝的心。
是一个顺应时代变化和观众期待的演出。
余明觉得要效仿《美女与野兽》的成功。
动画版《花木兰》的主线剧情无疑能让东西方大部分观众都能接受,而且是全年龄向的,老少皆宜。那么可以像《美女和野兽》一样在动画版框架内进行补充和完善。
《花木兰》准备用合拍片的模式进行拍摄。
艺娱文化和迪士妮作为主要出品方,传奇影业、米高梅、中影、万哒影视参与的大制作。
其实正如余明所预料的那样,当迪士妮为《花木兰》立项时。
饰演花木兰的唯一人选便是在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票房号召力的刘艺菲,至于其他人也就巩皇有些名气,但她年龄太大了。
特别是小刘在亚洲的影响力对迪士妮很重要。
为了邀请刘艺菲加盟《花木兰》迪士妮做出了很多让步。
这也使得两人在《花木兰》项目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在艺娱文化注资后就更大了。导演则是在国际上也有声望的张谋子。
故事的大概框架都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