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人却仍不知错,离开后,依旧抱怨,甚至谩骂个不停。
“我们李家为宋家做了多少事,一百多年的情谊,说不要就不要!”
“宋家无情,还说什么仁义,无耻之尤!”
“天下之大,不信没有我们容身之处,凭借咱们家的底子,即便比起大世家也不逞多让!”“宋家不容我们,我们便自己起势,成为第二个宋家!”
李家私底下谩骂的事,便传入宋念守耳中。
每一个家族,宋家都安插有探子。
李家以为离开了宋家庄就可以胡说八道,却不知自己的话语,早就被报了上去。
听闻此言,有属下人心中不快,请求宋念守下令,在大周境内对李家赶尽杀绝。
哪怕要饭,都不准他们在大周境内要!
宋念守却摇头拒绝:“我父亲仁义,从不愿把事情做的太绝。何况做事,需师出有名,岂可与宵小之辈一般见识。”
属下人叹息,心想宋家那位老祖宗实在太重情义了。
若换成自己,岂能容李家过上半天好日子。
此时的隆安城,在此坐镇多年的宋承奕,面前站着几个大掌柜。
他神情冷漠,道:“我爷爷仁义,不愿把事情做绝。但李家欺人太甚,若不惩戒,岂能心安。传令下去,不管李家在哪混饭吃,把他的碗给我砸碎了,再塞进他们嘴里,免得再乱嚼舌头!”
宋念守掌控着宋家明面产业,宋承奕则掌握着宋家暗地产业。
这一番命令,李家的日子顿时难了起来。
就连进城吃饭,有时候都会被多收几两银子。
那么多人要吃饭,平日里又奢侈惯了,田产和地产换来的银子,很快就花的精光。
失去宋家庇佑,这些人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赚银子。
修为再高,你也不能当街表演胸口碎大石吧?
想要自己起势,却连摆摊的本钱都没有。
唯一能想的,就只有投靠他人了。
好在还是有世家愿意收留的,但收留后,却只给李家派最重的活,给的好处也最少。
李家本就因此不忿,哪里忍得住,没做多久便跑了。
来到第二家,也是如此。
愿意收留,但安排来的活,还是最苦,好处最少的。
如此兜兜转转,没事再遇到和人起冲突,有所伤亡。
人家都是地头蛇,一呼百应。
李家就算修为高些,却没胆子真与这么多人为敌。
报官吧,结果府衙的人来了,要么审上三五个月,要么判他们挑衅在先。
不但得道歉,还得赔银子。
没几年,李家人口便少了三成,日子苦的不行。
有人过不得这样的苦日子,便跑去做土匪。
结果很快就遇到官府清剿,或者江湖大侠惩奸除恶,死的干净。
活不好,偏偏又吊着一口气。
明明世道没那么艰难,李家却活的不人不鬼。
从上到下,愈发怀念当年在宋家庄的好日子。
李明光被骂的狗血淋头,若非那一日你只派去几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岂有今日苦果!
李明光也是气的不行,我让人去,你们谁愿意去?
他可没想过,自己也不愿意去。
就这样,李家在之后十年时间里,分崩离析,逐渐泯然于众。
等寥寥几个武道境界稍高些的故去,就再没了音信。
而“宋家仁义,师出有名”八个字,逐渐于天下传开。
李家离去的时期,杜妙灵也故去了。
宋启山曾考虑过给这几个儿媳妇塑造雕像,魂归祖宅的事情。
但目前手里积攒的吉光不多,而谢玉婉的身子愈发不好,只能先往后排一排。
自李家被驱逐二十五年,大周王朝又换了新皇帝。
上一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