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认为,灵田和灵谷将为家族带来跨越式的提升。
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没有再继续尝试,而是等宋承拓送来了足够多的大缸,宋启山才让他先回去,自己独立留下来接水。一缸又一缸的灵泉,很快便让这里的灵气开始浓郁起来。
但在装满第八缸的时候,心神中的灵泉枯竭了。
宋启山不由皱起眉头,静静等了许久,才看到灵泉有慢慢恢复的迹象。
心里明白,此刻的灵泉品级太低,不能做到无限制的索取。
一旦用完,就得等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等有一天灵泉变成灵河,灵江,那就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好在八缸灵泉,稀释一下,足够把比较重要的东西。
比如灵谷,火灵芝等物完成浇灌。
剩下的如寻常稻谷,稻草,药材之类的,能浇就浇。
浇不了的,只能等灵泉恢复后再继续了。
关于灵泉的事情,宋启山专门把宋承拓喊来,千叮万嘱,此事万万不可告诉任何人。
宋承拓自然答应下来,哪怕妻儿都不会说。
却不知宋启山对他说的,也是假话。
旧陶罐中的玉露,应该和灵泉性质差不多,只是品质更高,灵气更足。
宋启山把这种富含灵气的水,统称为灵液。
自此,宋家的灵田才算真正完整。
有灵液的支撑,灵谷完成了第一年的成熟,孕育出一颗完整的种子。
比指甲盖还要大,晶莹剔透,如同青色玉石雕刻而成。
宋启山和宋承拓一起把它播种下去,小心看护。
到了第二年,这颗种子长到两米高,结出稻穗。
比第一株的产量大些,结出了十二颗稻谷。
但每一颗都小的多,大概只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了。
到了第三年,十二颗变成了一百九十二颗。
每一颗再次缩水,只有黄豆大小。
到了第四年,一百九十二颗,变成了四千六百零八颗。
第五年,变成了十一万零五百九十二颗!
至此,灵谷似乎已经固定下来。
植株本身仍有一米五高,每一株能结出二十四粒灵谷。
比寻常稻谷大了一圈,却仍如玉石雕琢那般晶莹。
到了第六年,灵谷终于得到初步的丰收。
整整一亩地,全部结穗。
最终收获的灵谷数量,超过百万!
每一粒灵谷,都是宋启山带着家里人,亲手剥出来的。
这样的宝贝来之不易,不敢有丝毫浪费。
就连拔下来的秸秆,都拿去喂了老黄牛。
灵谷的秸秆,可比先前种的稻草好吃多了。
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啃起来跟甘蔗似的。
以至于宋家院子里,经常看到老黄牛低头吃着秸秆,地上坐了一圈孩子也在那啃着玩。
这一天,宋启山亲自蒸了一锅饭,全部用灵谷做成。
就连征战西北王庭数年的宋念丰,以及正在江湖上搅风搅雨的宋念顺都赶回来了。
没有多余的菜,只有灵谷做成的饭,一人一碗。
花费这么多年时间,终于能吃上仙人才有资格吃的饭,哪怕贵为一品大都统,又或者当朝太师的宋启山,都不免有些激动。
其他人更别说了,眼巴巴的看着饭端上桌,一个个眼睛都发亮。
等宋启山拿起筷子,道:“吃吧。”
众人这才敢动筷。
不管家里变成什么样子,规矩就是规矩。
宋启山夹起一筷子灵谷,这是用灵泉水蒸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稀释。
每一粒米,都在自身基础上,又有些许灵气增加。
如今看起来就像青色的玉石粒,窜入鼻腔的不仅仅是浓郁清香,更是丝丝缕缕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