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明显来自父亲宋启山,宋念丰思量过后,选择听从。
加上他和楚岚舟都有意慢慢消磨狼兵士气,减少己方伤亡,所以也不是很着急。
贺周知的十五万大军来到淮州后,打的并不算难,但也不算容易。
辛四上位后,麾下猛将全部散到了各营之中,又把原来的武官全部打乱。
经历数月整顿,如今越打越顺手。
贺周知的兵也不算弱,但对方有城池固守,一时半会难以攻下。
好在半年后,辛四带走了大部分精锐,开始猛烈围攻京都城。
淮州等地,留下一批人死守,贺周知这边才得了些许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辛四这样做是犯了兵家大忌。
京都城那么难打,罗怀瑾和西北王联手都没打下来。
为何不先击败贺周知,再击败凉山王,最后反过头来啃这块硬骨头呢?
当然了,并不是说贺周知和宋念丰比冯国玉弱,而是双线作战并不讨好。
没人知道,辛四到底为何要把重心放在京都城。
半年后,贺周知才攻下第一座城。
却发现城内粮草早被搬空,竖壁清野政策,让他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残兵逃至下一个城池,依然固守顽抗。
又过了一年,贺周知攻下第二座城。
得到的依然是空城。
此时的京都城,已经被围困一年多。
冯国玉也算反应快,在辛四来之前,就让人把周围各地所有粮草都搬进城里来。
三五年内,倒是无惧。
但更久的话,就很难说了。
辛四攻打京都城的决心,出乎意料的大,攻势也出乎意料的猛。
给冯国玉带来的压力,甚至要超过西北王和罗怀瑾联手。
而此时,宋家也将面临崛起以来,最大的敌人!
如今天灾已经过去,当年的八大王去了一半。
流民军虽有些成了气候,却远非这些正规军伍的对手,绝大多数都被收编。
还有一部分死活不愿意归降,便跑进山里当起了山大王。
云州王卢宁英在被贺周知偷家后,率残兵突围。
一路辗转逃亡,却发现天下之大,无他容身之处。
被逼无奈,带着手下三千多残兵,也做起了打家劫舍扫秋风的烂事。
转转悠悠,来到了秋谷城附近。
望着远处从未经历过战火的秋谷城方向,卢宁英心中无比愤恨。
天下大乱,凭什么这里安然无恙?
最重要的是,平山王贺周知和凉山王宋念丰,都来自这里。
在卢宁英眼里,秋谷城就是个祸害!
他还算谨慎,派人去打探了一番,发现秋谷城内驻扎了三千人之多。
以自己这点兵力,就算成功混入城中,也未必能拿的下来。
至于正面攻城,更是不可能。
唯一的选择,就是打秋风,捞一笔就跑。
他打算去西北荒漠,西北王庭现在正缺人,狼王归属也未确定。
自己手底下三千多人看似不多,放在西北却是一大助力,必定很受欢迎。
到时候左右逢源,日子不要过的太舒服。
前营斥候已经回来,禀报道:“周边四县均有三四百民兵,听说都是宋家训练出来的。”
“宋家?可是凉山王宋念丰的老家?”卢宁英问道。
“正是。”斥候回答道:“宋家如今已是秋谷城最大的豪强望族,据说家中银两堆积如山,几辈子都用不完。”
“且宋家庄民兵数量最少,只有十几人。”
卢宁英听的冷笑出声:“宋家妄自尊大,以为无人敢动他们。却不知本王远道而来,动的就是他家!”秋谷城的兵力充足,以逸待劳。
卢宁英的目标,就是这些村庄。
为了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