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场采访中,伊万·西拉耶夫正在向公众详细阐述了建造这座反应堆安息之地的方案:建造一座巨大的“坟墓”。
将四号机组的废墟永远深埋其中。他解释道,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安全壳”。
“从而让我们能够安全地埋葬这场事故所留下的一切”。
最终,它将成为一座能够屹立一百年之久的纪念碑式建筑。
在摄像机前,西拉耶夫为它取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仪式感的名字:石棺。
画面一黑,弹出一个词。
【石棺】
而它的正式名称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遮蔽结构”。
弹幕纷纷议论起来。
【不是,怎么还要重启核电站余下的三座反应堆啊?我靠?】
【切尔诺贝利都成这样了,还重启反应堆,是不是太不靠谱了?】
【苏联联邦这是在冒险啊,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这么惨了,还重启反应堆,万一再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重启反应堆会不会引发新的事故?】
【中型机械制造部的专家们压力山大啊。】
【能源部:最终的锅还是到了我的身上吗?】
【还想通过重启反应堆来证明自己,不过我觉得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并非绝对不可或缺就别搞了啊. ..】
【死要面子这一块。】
【话别说那么死,历史都没学吗,这是要根据国际形势判断的。】
旁白声随之响起。
“自伊万·西拉耶夫在苏联电视上宣布建造石棺一一永久封闭四号反应堆残骸的计划之日起。”“一批新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工程部队被紧急召集至该区域,开始了昼夜不停的艰苦劳作,只为将这一宏伟构想化为现实。”
画面缓缓拉开,展现出一片荒芜而破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区域,四号反应堆的残骸在画面中央。随着旁白的叙述,画面迅速切换到核电站区域的入口。
一辆辆军用卡车和工程车辆排成长队,缓缓驶入禁区。
这些车辆上载满了建筑材料、预制构件、起重机和其他重型设备。
“最终敲定的方案,是从18个候选设计中精心筛选而出。”
此时的画面。
中型机械制造部的负责人叶菲姆·斯拉夫斯基拍了拍桌子,抛出自己的想法:“直接用混凝土把整个残骸埋了,一了百了。”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只听见窗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敢轻易开口,没人敢当众质疑这位脾气火爆的负责人。
过了好一会儿,会议上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斯拉夫斯基同志,你的方案..”
“这不符合物理学定律,极不现实,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
“反应堆建筑中残留的核燃料仍在持续衰变并产生热量,这使得混凝土掩埋变得极不现实。”旁白声响起。
“尽管彻底封死四号反应堆废墟的想法极具诱惑力。”
“但其中的燃料既需要广泛的通风以确保其安全冷却,也需要持续的监控,以便在新的链式反应开始时发出警报。”
“废墟必须被一个保护罩覆盖,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说明如何实现这一点。”
“四号机组的占地面积相当大,几乎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面积,任何一种屋顶都需要在其内部建造支撑立柱。”
“然而,这个空间仍然是一片无人区,到处是倒塌的墙壁、损毁的设备和散落的混凝土,而且大多数被安托什金将军的直升机部队空投的数千吨沙子和其他材料所掩埋。”
“工程师们无法确切知晓,废墟是否仍具有足够的结构完整性以支撑屋顶的重量,哪怕使用最轻薄的屋顶材料。”
“此外,辐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