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青灯古佛闲时日,铁马金戈动地来光阴荏苒,不觉又过半月。时序已交小寒,新梅吐蕊,松竹凝寒。近些日子守心院的餐食好了许多,鲜蔬嘎饭,精米细面,还时不时还送些精巧点心,时令山货。
静俭先前叫静思夺了厨房管事,又被她弹压着,如今一招翻身,扬眉吐气,心里也知道是林净和的功劳,因此在餐食上格外尽心。林净和也会做人,时常有些打赏,银钱虽不算多,总是叫人心里熨贴。许是饭菜顺口,新做的被褥又太过松软舒服,林净和这几晚睡的越来越实。一日起床,见窗外天光晴好,风清气冽,她裹了件白底红花袄子,一条东方亮棉裙,换了杜芷给做的缎子棉鞋,信步来到院里。银杏叶多已落的光了,唯余下顶端的一片金黄,挂在干枯枝桠上乱战。支离秃树像被剥光了衣裳的老叟,露出干枯驳裂的皮肤,还兀自张牙舞爪的立着。一阵寒风掠过,将那鸭脚叶嬉下来,裹着在空中乱舞几圈,又猛的掼到青砖地上。祥儿正在扫地,顺手就将那片叶子扫到墙边的水渠里了。时间会带走一切,好的或坏的。
自正坐在廊下鹅颈靠上发呆,忽听得“吱呀"一声儿,老沐头推开院门,一步一颠的进来。只见他行缠绞脚,短打草鞋,腮边一圈戗戗地短须,一副匠人模样。
林净和见他这副样子,想是又吃了一夜酒,忍不住笑:“沐老伯怕不是会天罡三十六变罢!只是费劲使着神通,就为吃个酒,也是不值当儿。您年岁也不小了,这么吃大酒终非养生之道。”
最近庵里的饮食虽是好了许多,可那老沐头平日吃惯酒肉的,镇日吃那清汤寡水的斋饭,打熬不过,便三天两头的乔装出去打牙祭。老沐头听她拿自己比作八戒,也不笑不恼,见院里支着个胡床,就兀自过去坐了。
林净和见他神色端肃,也收了玩笑的心,问道:“怎的了?”“昨儿出去吃酒,在店里遇着几个军汉说话儿,我听了一耳朵,说是鞑子聚众十万,已攻破了参合口,如今围了右玉,正在攻城。杨国公亲领着两万大军前去营救,"老沐头抬起头看她一眼,“宋介先也随着去了。”林净和一怔,心里顿像盛了十五个吊桶似的,七上八下的翻腾个不休。她对军事知之甚少,只是两万对十万,听上去胜算实在不高。况且鞑靼生性悍勇,又以骑兵见长。杨国公这两万军队里头,骑兵最多不过五千,如何敌得?
红藜正端着面盆出来,正将老沐头儿的话听了个满耳,忧心道:“听说那鞑子可厉害了,性子又残暴,若是打到这里可如何是好?”老沐头儿拧着花眉摇头,“眼下不消担心,过了参合口就是连片的山,不好走马。鞑子之所以打右玉,也是为着补给粮草。且就算打下了右玉,过了山地,又有雁门宁武两道关隘,那守关的苏昌和管尧亦非无能之辈,如今又有杨总督带了援兵,离打到晋阳还远着呐!你且放心罢!”林净和心下也跟着松了一松,细细思忖,又有些不解,“既如此,鞑靼为何不打宣府大同,偏偏要选这最难行的参合口呢?”“你当那鞑子不想怎地?宣府大同是军事重镇,又易守难攻,朝廷向来重视,那驻守宣府的宁九封是个不世出的名将,手握五万大军,堵的鸦飞不过,如何能打?大同的总兵虽是个老油子,守城倒是极在行的,前些年他在陇地做守备时,遇着回回叛乱,领着五千人守城。那回回的三万大军打了两个半月,愣是没打下来。有这两个镇山虎在,鞑子挑参合口再正常不过了。"老沐头儿一面说一面扯着下巴上的假须子,收在随身带着的拜匣里。林净和抬眼凝视着老沐头儿,微微一笑,“沐老伯一个江湖人,对这些打仗的事儿倒也了解的不少呢!”
老沐头儿手一顿,将拜匣塞进毡包,随口应承:“走南闯北的,见的多了,什么事儿都囫囵的知道些。”
“那,新兵营呢?也随着杨总督他们去了么?”话一出口,林净和才发觉自己已经许久没想起过这人了。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