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宫中讲师,上到博士,下到直讲,都是老师和长辈。
但七学博士,毕竟是专门负责讲学的名家宗师,所以意义更加特殊。
而徐永生当前是太学的学生,理论上直管乃是太学博士燕德。
但于他而言,燕德虽然也不差,但还是跟林成煊、王阐更投契。
只是林成煊当日不强留他在四门学,现在便也不会忽视燕德。
他倒不惧燕德,但如此行事不合他心中礼数。
交给王阐倒是无妨,早在学宫外院时,王阐就是徐永生接触最多的讲师,入读学宫正院后,直到如今,他很多修行上的问题也都是请教王阐。
林成煊自谦,王阐基本可算是徐永生的蒙师,只是他比较年轻,刚三十岁。
“二郎修行习武专注且有恒心,为人进退有度,光风霁月,再看本名……”
王阐略微思索后言道:“就以恒光为字吧。”
徐永生当即向对方一礼:“谢过先生。”
之后,亦由王阐为他加冠。
之后王阐难免关注徐永生当前修为进境。
得知徐永生在修成第三枚“仁”之玉璧和第一组“礼”之编钟后,第二把“义”之古剑的修行也已经展开,王阐连连点头,但随后又叹息一声:
“可惜,学宫里振声铁已经没有存货了,我记得先前问过帝京东监那边,也是振声铁缺货。”林成煊微微颔首:“都缺。”
徐永生、王阐心知林博士口中这“都缺”二字,除了帝京、东都两学宫之外,也包含其他地方。儒家修行免除了绝大多数走火入魔方面的风险,代价便是相对繁琐的典仪祭礼、相关历练以及大量天材地宝的消耗。
悠悠万古岁月,如此漫长时间不知多少代人不断传承之下,各方面典仪越来越成熟的另一面就是资源越来越匮乏。
不只是祭礼相关宝物,平时用于修炼的草青玉、瑞年玉、襄德玉、银红血等等诸般灵物,同样消耗巨大,越来越罕见。
便是一众世家大族名门,也经常会出现物资稀缺,需要几家之间互通有无。
可即使这样,部分宝物仍然可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紧缺的迹象,需要时间等待新的发掘,乃至于碰运气。
学宫方面积蓄算是相当丰厚,但用于辅助第二把“义”之古剑修炼的奇金振声铁,当前也缺货。徐永生对此倒是淡定。
总体来说,因为谛听图、一些人脉以及学宫的供给,他在修行这方面算是吃百家饭长大。
如今的修为进步速度,他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振声铁当前没有,亦不焦躁。
见他波澜不惊的模样,便是林成煊亦微微颔首。
王阐想起另一事:“说起关中帝京学宫那边,有件事,以恒光你如今的修为进境,也可以提前知道,有个准备。”
他看着徐永生言道:“下个月,关中帝京那边的学宫东监,将由东监司业亲自带队,领一批学生过来东都这边游历,同时也是与我们交流一番……”
话未说完,他忽然发现,对面刚刚才被他和林成煊赞许心中有静气的徐二郎,面上平静神情不再,脸色居然有些古怪起来。
王阐脑筋略微转了转,顿时明白徐永生想偏了,哑然失笑:
“不是让你们去跟对面东监的打擂比武。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不至于如此,你们不用,武夫三学那边的也不用。
莫说动手了,连一起答张卷子都不会,所谓交流就是字面意思。
东、西两监的讲师都会上台授课,而你们同堂听课,也算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不错机会。”徐永生闻言于是了然,连连点头:“先生说的是,确实是不错机会。”
“先打住,我还没说完。”王阐却继续说道:“规矩是这样的规矩,但也需打醒十二分精神,并非一点问题都不会出。”
徐永生:“底下私人约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