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朕扶持上皇位,让朕坐稳屁股下这个椅子的,也是你于谦!”】
【“现在,在太上皇的眼中,你于谦,可是朕的人呐……”】
【对于景泰帝的这番话,其实于谦都懂,他也知道,迎回太上皇,对他没有任何的好处】
【可是,天地君亲师,儒家的“君父”观念,在于谦的心中不可动摇】
【他曾经,也是朱祁镇的臣子,就算朱祁镇犯下大错,于谦觉得,他这个做臣子的,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要帮助这个太上皇,例如,让太上皇回到大明】
【退而求其次的说,现在的景泰帝,完全的信任他,现在的太子,也是景泰帝的儿子,他自己,也是位极人臣,就算朱祁镇回来后,朱祁镇和孙太后,又能够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呢?】
【于谦耐着性子回答:“天下的民心现在都在陛下您这,天下的百姓都受着您的恩惠,太上皇回来与否,天位已定,不可更改。”】
【“而且,若是不接回太上皇,瓦剌会怎么看我们大明,后世之人会怎么看我们大明?”】
弹幕——
“唉,于谦真是可惜了,他难道不知道他就是景泰党羽吗?其他人都可以接回太上皇,就他于谦不行。”
“还是景泰帝看得透彻,事实证明,若不是中祖老祖宗神兵天降,于谦早就被五马分尸了。”
“已经位极人臣,却还想迎回太上皇博得一个好名声,于谦自己蠢罢了……”
“话不能这么说,那会朱祁镇回来了其实影响不大,影响大的,其实是谁能猜得到景泰帝的子嗣全部夭折了呢……”
“神特么夭折,肯定是被孙妖后害的!”
“再说了,其实于谦也只是报恩,报答仁宗、宣宗皇帝的知遇之恩。”
【其他的话,景泰帝都没有听进去,他就只盯着于谦的那一句话——天位已定,不可更改】
【这让景泰帝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是于谦在支持他继续当皇帝,就算他的哥哥回来了,他也是皇帝】
【加上孙太后不再阻拦景泰帝的各项政令,在和景泰帝的争斗中不断妥协】
【对于朝臣说要接回太上皇这件事,景泰帝不再反对】
【本来这件事已经确定了】
【万万没有想到,变数又出现了】
【景泰帝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中祖老祖宗的,一封是镇守滇地的沐璘的】
【两封信,都在劝说景泰帝不要迎回朱祁镇】
【尤其是沐璘,说得更是露骨,要景泰帝直接把太上皇“溶于水”】
【景泰帝又犹豫了,直到后面,全国各地还有其他藩王的来信,都在劝说景泰帝要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不要迎回太上皇】
【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犹豫了,他想到了小时候的那欢乐无邪的时光,在于谦的一番劝说下,他也觉得,让朱祁镇回来大明,似乎没有影响,他还能赚得一个包容的圣君名声】
【恰巧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何,民间突然都知道了朝廷要把那个害他们的太上皇给接回来】
【民意沸腾,纷纷反对】
【大明的朝廷已经把接回来太上皇这个事当做了国策,对于民间的反对,全然没有理会】
【只是这股民意,却影响到了景泰帝,景泰帝觉得,就算不让太上皇回到大明,他那也是顺应了民心】
【于是,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景泰帝明面上配合孙太后和其他文武大臣要迎回太上皇,暗地里,却偷偷派出了人,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掉朱祁镇】
【这件事,做得极为周密,景泰帝连最信任的于谦都没有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