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这一次播放已经结束,可民间的民意沸腾得各地的地方官都是无法招架。
有些城镇,甚至给朱祁镇立了跪在地上裸着身子的铜像(原料为铁,涂了铜色),铜像还是在城门口。
这可把当地的县老爷给吓坏了。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那朱祁镇,再怎么样,以后也是帝王,就算是真的是蠢猪,那也是皇室。
立朱祁镇的雕像,让其跪拜,这不是侮辱皇室吗?
县太爷他可还想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连忙命人把那些铜像给拆掉,可没过多久,又有人给立了一个。
县太爷继续喊人拆……老百姓继续立……
于是,县太爷开始抓人,抓了后,还一个个好吃好喝的供着,说“本官科举考了五次,混到现在,才勉强成为县令,求求你们了,本官才戴上这顶乌纱帽一个月,你们就让我再戴几个月吧”。
这群人感到县太爷不容易,确实没折腾了,但是,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人,又给立了朱祁镇的跪姿铜像。
县太爷累了……
这个时候,县太爷一问同僚,好家伙,隔壁县都是这样的情况啊。
那没事了,法不责众嘛,就算陛下怪罪下来,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被罚了。
眼见已经堵不住民间这种趋势了,县太爷只好给皇帝上书,说了这样的情况。
朱元璋本想怒,这种藐视皇权的做法绝对不能允许。
可他一想到天幕中他的子孙对老百姓做了些什么,他又怒不起来了。
朱标在一旁劝道:
“爹,堵不如疏,那秦桧陷害岳飞跪得,我们朱家做了错事的,自然也是跪得。”
“如今,天下万民怒火正甚,我们朱家现在还没有给天下一个交代呢,不如借此事,官方承认,先降低天下的议论。”
朱元璋点了点头,扭头问道朱棣:
“老四,这可是你的直系后代,你以为呢?”
朱棣冷哼,回道:“爹,我没有这样的后代。”
朱祁铄站在一边,也是劝道:
“高祖父,太子此举确实可行,而且这样做,也能够让我大明以后的皇帝以此为警钟。”
朱元璋点了点头,最后此事被敲定。
朱元璋下了圣旨,承认各地修建的朱祁镇跪姿铜像,一时间,大明铁价大涨。
民间对大明皇室的那股心中疙瘩,也是小了不少。
在之后的日子里,大明又涌现出用石头雕刻朱祁镇画像的趋势,原来基本只出现在佛寺、石窟的大型石像雕刻,渐渐下移到了民间。
之后,大明的雕刻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而负责这项事务的,便是罗贯中。
又到了天幕的时间,这一次的天幕,没有任何的前缀语,直接就是给了一个标题:
【朱祁镇的瓦剌留学生活】
看到这个标题的朱元璋一巴掌拍到朱棣的脑袋上,冷哼道:
“咱问你,你这子孙为什么还不死?”
朱棣被猝不及防打了一巴掌,刚好站起来还手,一看是他爹,顿时怂了。
只好委屈巴巴道:
“爹,我怎么知道。”
“我也想他早点死啊。”
说到这,朱棣越说越兴奋:
“不过,爹,你放心,这些天我一直用带刺的藤蔓抽他,抽得我老给劲了,心中那股气都消失了大半。”
“爹,您也被气着了,要不改天,去我府上也解解气?”朱棣邀请道。
朱元璋一摆手,扭过头,“咱是天子,岂能亲手做此等泄愤之事?”
听闻这话,朱棣有些讪讪,不知道该如何回。
朱元璋却是悄悄招手,把朱棣招到自己的身边,低声道:
“改天咱悄悄地去,咱这些天啊,也是憋坏了。”
小声说完这句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