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朱祁镇出征(1 / 2)

朱祁铄让下人喊来太医,照顾已经昏倒的朱元璋。

那边,朱棣的承受能力要好一些,但也已经是怒不可遏,急火攻心了。

还好有个朱标在安慰他,才让他好受了一点。

直到太医说朱元璋没太大问题,群臣才是松了口气。

现在北边的元廷残余势力在草原虎视眈眈,大明还处于较为危险的时刻,朱元璋可千万不能倒下。

何况,现在大明的皇位传承,有较大的变数,朱元璋一倒下,说不定就是大明内乱的开始。

在天幕技术修复还有朱元璋被太医料理的这个过程,群臣都在小声地讨论着。

不停的有官员悄悄地问李善长:

“韩国公,陛下的后代……这……你可要好好劝说啊。”

能在这奉天殿里站着的,可都是人精。

他们很清楚,北宋灭亡的时候,北宋朝廷的那些臣子是什么样的凄惨下场。

如果他们大明的皇帝这么无能,那他们这些臣子的后代,岂不是也要受到那样的耻辱?

如今已经知道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能力不行,算是没有了继承资格。

但这朱棣一脉的这个叫做朱祁镇的后代,也确实是真的奇葩。

群臣都是忧心忡忡,希望朱元璋尽早隔代指定继承人,那明中祖,是他们的希望了。

朱棣算是理解他大哥朱标前几日的消沉了。

他这还是曾孙,和他隔得有点远了。

他大哥朱标那可是亲儿子,可想而知他大哥前几日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

朱棣只好不断地安慰自己不气不气,毕竟他还有一个好曾孙——明中祖!

“好曾孙哎,你快点出来力挽狂澜吧……求求你了……我大明……可千万不要落得北宋那样的下场……”

朱棣的嘴里念念有词,不断乞求。

当朱元璋被太医治理醒来的时候,天幕的技术故障也是刚好修好了。

天幕:

【嗨喽!大哥好,我是up主小陈,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这该死的技术,弄这么久】

【我们言归正传,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大明堡宗、史上第一个留学成功的皇帝朱祁镇的皇帝生涯】

【正统年间,蒙古的瓦剌部“也先”统一草原各部落,对大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当时,双方在朝贡贸易、边境互市上争断不断】

【我们的大太监王振,也就是朱祁镇最宠信的那个太监,故意在朝贡贸易和边境互市上,做了手脚,特意激怒也先】

【之后,正统十四年,也先以此为借口,率领大军南侵,攻打大同】

【这个时候,我们的留学生皇帝朱祁镇跳出来了】

【他想效仿他的曾祖父朱棣、他的父亲宣宗一样御驾亲征,建立不世之功,想立刻发兵,直捣龙城】

【但是因为时间准备不充分,而且也先的瓦剌部有备而来,实在不是发兵的时机,所以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都是极为反对】

【可朱祁镇不听,他的耳边响起的,一直都在那句他弟弟明中祖所说的,“乱大明者,必太子也”,他想证明,“兴大明者,必正统也”】

【加上王振在他的耳边极力怂恿,王振对朱祁镇说,这些臣子不让他出征,其实是“书生怯战”】

【最后,朱祁镇下定了决心,用他皇帝的权威,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并说“朕意已决,敢谏者死!”】

【于是明军在朱祁镇的组织下,匆促准备了起来】

【当时,大明军队出征的粮草只准备了十日,后勤保障不足】

【军队方面,算是临时拼凑,汇集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还有其他卫所兵、民夫,号称50万大军,实际20万人】

【随行的有名有姓的文武大臣超过数百人,包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