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进行洽谈,总体的思路就是船舶厂出技术,部队出人。
顾淮征出面,和部队的车一起去码头接人,郑保华和他握手,笑道,“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这次这个任务,你们可要大力支持我们啊!”
“应该是你们支持我们才对啊!”
都想当主力,谁也不想当陪衬,言语上就要争个高下了。
郑保华狠狠地拍了顾淮征一把,哈哈大笑,将两边的人相互引荐,双方都相谈甚欢。
将人带往招待所安顿好后,下午的会安排在三点钟,双方的第一次会,也是启动会。
一开始双方见面还是很愉快,但会开到后面,差点吵起来了,船舶厂认为这一次沉船的位置根本不深,只在水下三十多米处,完全可以靠人潜下去打捞。
因为目前国内的潜水技术十分有限,深潜设备只能支撑水下十米。
如果继续下潜,就要克服减压病等问题,一旦超过六十米就要进入专门的减压舱进行减压,而船舶厂以前有一个减压舱,现在出现了故障,没法使用。
这么一说,连舒炳元这个老好人都生气了,“船舶厂在这个项目上能够给我们什么支持?”船舶厂这次带队前来的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名叫吴光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还算茂密,穿一件半旧的灰色工作服,
“我们的海军身体素质很不错,既然你们以前都能够通过光潜进入三十米下的海面进行探测,能不能也通过这种方式,把沉船上的东西掏上来?”
“不能!”顾淮征第一个反对,“知道潜入三十米下有多难受吗?我们已经有战士已经出现了肺部受损,鼻子受损的问题。”
赵应棠也点头,“如果有设备,我们可以支持,如果没有设备,我们不能牺牲我们战士的健康甚至性命来打捞这些东西。”
说完,赵应棠让他们继续讨论,而自己出去了,显然是不认可目前这种状况。
过了片刻,赵应棠又让人来把顾淮征喊走,原来,部队给他和陆见微的嘉奖到了。
虽然铁路局已经给了他们奖励,但人是属于部队的,部队这边的奖励才是大头,而且,顾淮征的二等功是由部队嘉奖。
下午第三节课,陆见微正在给一班的同学上课,校长急匆匆地过来,兴奋得无以复加,
“陆老师,学校收到了上面对你的嘉奖,你在来琼州岛的路上,救了一火车的人,现在《燕京日报》的记者打来了电话,想要采访你,要和你约个时间。”
他真是火眼金睛啊,给学校挖到了这样一个宝藏老师,章诚朴不敢想象,要是这个消息传出去,他们学校岂不是要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