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中心。
上午,陈耀豪正埋首于一份文件,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专注地处理着公务。
“噔噔噔…”
一阵清晰而略带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陈耀豪放下笔,抬起头。
门应声而开,7-11便利店的经理庞志鸿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记事本,神情恭敬中带着一丝干练。
“陈生,您找我?”自7-11便利店总部迁入维港中心后,庞志鸿的汇报显然便捷了许多,大大提升了陈耀豪的管理效率。
“坐。”陈耀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开门见山道:“庞经理,汇报一下便利店近期的整体情况?”庞志鸿显然有备而来,立刻翻开本子,条理清晰地开始汇报道:“陈生,截至昨天,我们按照年初计划,已经成功新开设了12家分店。
目前全港店铺总数达到42家,其中港岛区30家,九龙区12家。
针对之前少数几家出现亏损的老店,我们都进行了彻底的整改方案,优化了选址、商品结构和运营效率。
现在成效显著,公司整体月度盈利已稳定达到约60万港币,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嗯,不错。”陈耀豪脸上露出一丝赞许,手指在办公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说道:“才四月份,新店就开了12家,这个速度值得肯定。这些新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陈生,完全遵照您的指示布局。九龙半岛的新店主要集中在尖沙咀核心地带,下一步我们计划向旺角、何文田等人口密集区域扩展。
港岛区则主要集中在中环、铜锣湾等核心商业区和繁华地段,下一步目标是北角、上环以及黄竹坑这些区域。”庞志鸿回答道。
陈耀豪听完,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继续轻敲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年初定下的目标是全年新增三十家店。这样,就按你刚才提到的区域方向,今年再开28家新店,全年总目标还到40家。
接下来具体分配是:港岛中环核心区再增十家,港岛其他区域(北角、上环、黄竹坑等)再开十家。九龙半岛尖沙咀,尤其是你提到的旺角、何文田方向,再开八家。”
他顿了顿,严肃认真的说道:“这个布局的核心目的,是要让港岛区店铺总数接近50家,尖沙咀一带达到约20家。
我们要在这些核心黄金区域形成绝对的、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让“7-11’成为这些区域便利生活的代名词。”
“明白,陈生!”庞志鸿迅速在本子上记下这关键指令。
“不止于此,”陈耀豪身体微微前倾,强调道:“明年,你的战略重心必须继续放在港岛和尖沙咀的深耕上。
我们要追求“密集效应’,让店铺网络覆盖更密,服务更便捷。这不仅是巩固优势,更要制造一种“虹吸效应’。
让九龙其他区域乃至新界的市民,看到我们在这两个核心区的成功,从而主动期盼、甚至要求我们尽快去他们的社区开店。
要把顾客的期待变成我们扩张的动力。”
“是!我一定落实到位。”庞志鸿郑重点头,深知这战略意图的重要性。
“好。”陈耀豪话锋一转,问道:“这段时间,惠康和百佳这两大超市巨头,有没有什么针对便利店的新动向?”
“暂时没有直接介入便利店业态的动作。”庞志鸿翻动笔记本,汇报道:“他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加速拓展其大型超市的规模上。
不过,我们注意到一个值得警惕的新动向:他们显著加大了在自有品牌商品上的布局力度。除了之前就重点推广的袋装米,近期更是大规模扩充了食用油、速食食品等基础民生品类的自营产品线,价格上很有竞争力。”
他汇报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情报,这个必须得引起重视。
陈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