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让所有人瞬间闭上了嘴。
“《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何为“公’?是赢氏之天下,是六国贵胄之天下,还是万民之天下?”
“若天下非万民之天下,万民又何以安天下。”
天下为公。
为的又是哪个“公’呢,公者,所代表的是赢氏,还是六国旧贵,亦或是万民?
一时间,谁也得不出答案。
“《荀子·王制》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然舟行于水,当以何为方向?是复三代之古,还是开万世之新?若一味师古,刻舟求剑,舟岂能行远?”
这第二问,不只让殿内的百家巨擘眉头紧锁。
就连大秦,乃至六国故地的各派人物,都陷入了长久的静默。
咸阳宫。
在御医的伺候下,逐步恢复过来的赢政,看向了天幕的画面。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再次念叨先前天幕的言论,赢政的情绪变得微妙,内心的不甘,似乎变得更为强烈。
他确实不明白。
大秦的天命观有什么问题,这天下本就是依靠大秦军士的兵锋给打下的。
自己横扫六合,令天下归一,所实现的功绩,不够伟大吗?
既然这么伟大。
又为何,天下会因为自己死去大乱,万民会不认可大秦,六国旧贵更是敢在自己死后反抗自己。强烈的疑问,冲击着赢政的神经。
而这时候,赢政恰好看到了天幕上昭武帝问出的二问。
一时间,一道闪电好似划破脑海,赢政好似明白了什么。
而很快,昭武帝的问出的第三问,更是让大秦,乃至于六国故地的所有人,陷入了长久的思考。“《道德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需火候。今天下之火候,是当继续以严刑峻法“武火’急烹,还是当转以休养生息“文火’慢炖?”
此三问。
并非一人之智所能够回答的,而是要借助天下人共答。
这三问,问的不是一个答案。
而是给大秦帝国,确立能够延续数百年的立国根本。
如果解决不了的话,那么这大秦天下,迟早会再次分崩离析。
而对于诸子百家来说,昭武帝提出的问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却也相当的难。
所以,百家的学派大佬,才会陷入长久的沉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