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撒在桃花村的青瓦屋顶上,晒谷场的石子路就被“咔嗒咔嗒”的汽车声碾碎了。
冯主任的黑色小轿车碾过村口泥坑,车身溅着星点泥点,停在晒谷场中央时,车盖还腾着白汽——显然是一大早从县城赶过来的。
“这谁啊?”王翠兰正蹲在晒谷场边剥毛豆,竹篮“哐当”掉在地上,毛豆骨碌碌滚了一地。
“是红星厂的冯主任,我姑父。”李二壮媳妇很是得意。
“真的?”王翠兰立马站了起来。
她拍着腿站起来,蓝布衫下摆沾着草屑,“昨儿还说他闺女赖账,今儿倒亲自送上门了?”
然后大队部就派人到田里找凌玥瑶和顾野。
此时,顾野正弯腰帮凌玥瑶拾翻地用的铁锨,听见远处的喊声直起腰。
“顾队长,凌同志,红星厂冯主任来啦!”二柱子一路派来,上气不接下气。
凌玥瑶攥着铁锨柄的手顿了顿。
“他倒是来得快!”凌玥瑶冷嗤一声。
两人也没耽搁,直接去了大队部。
冯主任的专座停在了大队部门口,凌玥瑶的目光扫过小轿车前亮得能照见人影的车盖——这和昨日在红星厂办公楼里,冯主任红一阵白一阵的脸,倒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顾队长,凌同志。”冯主任见他们来了,亲自出来迎接,中山装洗得笔挺,前襟别着伟人像章闪着光。
他手里拎着个牛皮包,指节捏得发白,“昨儿是小女不懂事,我替她赔个不是。”
拉链“刺啦”一声扯开,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粮票和现金,“按登记本上的数,一分没少。”
大队部门口的村民“嗡”地围上来。
张婶踮着脚往里瞧,眼眶霎时红了:“我家传了几代的老物件,可算见着钱票了……”李大爷伸着枯枝似的手指摸了摸现金,粗糙的指腹蹭过纸币纹路,喉咙里发出闷响:“够买化肥了,够买粮食了……”
王翠兰挤到最前面,脖子伸得老长,嘴角笑得快咧到耳根:“冯主任真是大好人!冯家闺女定是为了大家……”
有不少明事理的婶子见不惯王翠兰逢迎拍马,瞪了她。
王翠兰识相地闭了嘴。
“都排好队!”顾野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军大衣下摆被风掀起,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军装衬里,“按登记本上的名字领,老李头在后边记着呢!”
大队部前的喧闹一直持续到日头爬上树梢。
等最后一张粮票塞进张婶布衫口袋,冯主任的小轿车早没了影子,只留下车辙印里一滩浑浊的水。
半个月后,凌玥瑶家小院的槐树下,不远处老李头的嗓门震得人发疼:“桃花村的有机玉米面!各大县城供销社抢疯了!北坡农场要两百斤,清水镇要三百斤,地区招待所都来订了!”
他攥着三张订单冲进院子,蓝布褂子前襟沾着星点面粉,“说咱们的面粉比城里磨坊的还细,甜丝丝的,娃们都抢着吃!”
凌玥瑶正给妙妙梳小辫,木梳“啪嗒”掉在地上。
妙妙歪着脑袋看她,小手指去勾她发颤的手腕:“妈妈别怕!”
“妈妈不怕。”凌玥瑶把女儿抱进怀里,鼻尖蹭着她软乎乎的发顶。
接过老李头手里的订单,上面的数字刺得她眼睛发酸——五亩地的高产玉米,磨成粉六千多斤,要抓紧赶工了。
“我让二柱去邻村借两台磨粉机。”得知消息时,顾野在生产队的磨粉机旁,掌心拍掉机器上的面粉,“再调十个壮劳力,轮班磨。”
他抬头看凌玥瑶,眼里亮得像有团火。
院外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脚步声,看样子老李头已经将好消息带给村子了。
王翠兰挤开人群探进头来,手里攥着把刚摘的青菜,笑得比哭还难看:“玥瑶啊,我家那半亩地……也想种玉米。你看,我家那地挨着河,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