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状元郎> 第19章 但是好大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但是好大哥(2 / 3)

“呃,你这可不是一言。好吧……”大伯娘虽然搞不懂儿子后两句话啥意思。但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她还是点头答应道:“都听你的。”

“多谢母亲。”苏满朝着大伯娘深深一拜,便背着书箱快步走下了吊脚楼。

只是书箱里那块砖头,走起路来咣当咣当的,让他很是尴尬……

~~

年轻就是好,苏录一觉醒来,又重新精神焕发,活力充沛了。只是回想昨晚所学的内容,发现记忆并没有被强化过的痕迹。

他以为是昨晚累断片儿的缘故,也没有太当回事儿。不过也就没必要多躺一会了,他赶紧爬起来准备送送好大哥。

然而春哥儿早就回书院去了,显然也是个觉少精力旺的主。

苏录回房后,苏有才也起来了,正在翻看他拿过来的那套书,啧啧道:“春哥儿对你真大方,我跟他要了好几回,他都不给我。”

“大哥是借给我的。”苏录道:“他说书院考试就用这套,背这个比较靠谱。”

“那当然。”苏有才指了指自己的手抄本道:“你帮我对照一下,哪里有错改过来,别让为父误人子弟。”

“哎好。”苏录不由替应考的族兄弟捏一把汗。

上午他便对照着两个版本的教材复习,还好出入不大,只有几个字不一样,苏录都在旁边标注出来。看着自己的字终于有点人样了,他心理还是很愉悦的。

但愉悦的感觉在背《大学》时便消退了,准确说,是被《大学章句》难倒了。

其实《大学》原文简洁优美,朗朗上口,背诵难度不大,但朱熹的注释琐碎纷杂,还夹杂议论,对背诵就太不友好了。

比方原文开篇短短十六个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就注释了整整两百二十三个字,先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遍,譬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然后是大段议论‘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逐条解释议论完了,最后他么还有个总论。这两百多字比之前一千字还难背!

直到苏录想起,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原文和章句,这才豁然开朗,形成一个一目了然,便于背诵的结构。

他便在蕉叶纸的正面写上原文,画好思维导图,再把朱熹注释的章句写在背面。

然后对照思维导图去背诵章句,就容易多了,也牢固多了。

因为人的大脑并不是以一条直线处理信息,而是以一种非线性、联想性的方式工作。所以按顺序逐字逐句的背诵吃力不讨好。

而思维导图的设计,正是基于大脑这种自然的组织方式,利用图像、关键词和节点,让信息以一种更贴近人类记忆机制的方式呈现,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在这样利器的帮助下,苏录才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计划。

晚上苏有才检查功课时,苏录一口气背到了‘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惊讶老爹’又一次被震惊到了。苏有才虽然早习惯了儿子的好记性,但这章句集注的背诵难度,可是远高于之前的蒙学教材呀!

尤其是‘诗云’那段极其繁杂难记,他最聪明的学生也背了好些天。苏录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啊,怎么能背的这么快这么准?

听了父亲的疑问,苏录也不藏私,拿起一张蕉叶纸,给他讲解起思维导图来:

“……通过这种树状结构和关键词,可以将复杂信息简化并可视化。这些都能激发我们对信息的深度记忆,有助于我们构建清晰的框架化记忆。”

“好像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吧?”苏有才听完寻思道。

“当然。”苏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