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在了司马朗的面前,伸手去解开了他身上的绳索。
“陛……先生,此举不妥!”张燕不知道在何时出现在了他的身后,又开了口。
刘秉解绳的动作一顿,还是继续做了下去:“妥与不妥我心中有数,无需多言。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反而是拖了我们的后腿,连这点道理你都不明白吗?”
司马朗费力地转头,分明看到,这年轻人在说出这话的时候,指尖微微一颤,仿佛将好不容易带回的助力送走,于他而言也很是不舍,但仍然果断地做出了这个抉择。
绳索散开在了司马朗的身侧。他先前不能动弹的双手双脚终于能重新活动,只是因捆缚的时间有点长,腿脚还有些发软。
缓过了那阵麻劲时,刘秉也已将司马懿身上的绳索给解开了。
他将手向帐外一指:“你们走吧。”
司马朗迟疑:“你……”
刘秉打断了他:“不必多问了,尽早离开此地。董卓与朝堂勋贵必有一争,令吕布前来河东剿匪只是一个开始,就连皇帝都朝不保夕,何况是其他人。若我是你们,必定即刻离开河内,另寻他处落脚。”
司马懿抬头,认真发问:“你真不拦我们?”
刘秉低头瞥了他那张故作老成的脸,答道:“我已说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想你们也是聪明人,不会将此地的情况泄露出去。”
司马懿还想再说,已被兄长司马朗一把拉住了后领,向外带了出去。
那年轻人说得一点也没错。
当他们走出军帐的时候,虽然遭到了各方目光的打量,却并没有人对他们做出阻拦,还将他们的随从也给归还了。
只不过,他们的马匹落到了黑山军的手里,就是吃下了肚的肥肉,绝不可能再给他们吐出来。
要走可以,自己用两条腿回去吧。
反正此地距离两兄弟所住的温县不远,至多走到天黑的时候也就走到了。
司马朗再不犹豫,也顾不上讨还自己的马匹,“走!”
营门一开,他们快步走了出去。
……
张燕目送着这一行人慢慢消失在了自己的视线中,面上冷然:“陛下用不上这些道不同的人,杀了就是,为何还要将他们放走,若是他们将您身在此地的消息泄露出去,岂不是有负您与卢公的筹划?”
刘秉不赞同地摇了摇头:“我不是让人暗中跟着了吗?你信不信,他们会回来的。”
他转头,眉毛一竖:“我还想说你呢,你绑谁不好,绑了这样的人!”
“选他们有什么问题?”张燕抱臂而立,余光见有人小心地摸出了营去,缀在了那一行人后面,神色稍霁,又反问道,“那司马朗既是河内人,又是忠君早慧的俊才,出来做官也是应当的。”
刘秉克制着冲动,才没向他翻个白眼。
他要说的哪里是司马朗了,而是旁边的那个“搭头”!
那个现在只有十岁出头,却因为家族遗传,看起来有十三四岁大的司马懿!
司马懿的名字谁没听过啊?
虽然他方才横看竖看,都没从这个年纪的小孩身上看出什么鹰视狼顾的样子,就看出了他比寻常孩童冷静得多,还是忽然觉得有点牙疼。
一想到他现在是“皇帝”,就不止牙疼,还有点胃疼了。
幸好他转念一想,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也没传播多远,等解决了此地的事情,在被人揭了老底之前,说不定就能找到跑路的机会,那怕这种历史名人干什么!
反而是司马朗司马懿两兄弟应该怕一怕他。
他们也当然会回来的。
他看似将两人放出了营地,却不许他们骑马快速赶路,还让人在后洞察他们的去向,一旦他们表现得稍有不妥,那要早夭的,可就另有其人了。
再说了,哪个十几岁的孩子听到皇帝疑似和贼兵头子联手,会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