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忆王孙(1 / 3)

第23章忆王孙

次晨东方既白之时,赵清存悠悠转醒。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所幸琥珀酒乃桂醋,喝再多也不会让人产生宿醉头疼之感。确定了并无不适,赵清存转头向身旁看去,这一看差点儿没笑出声一一但见身旁女子蜷在榻里睡得正香,两只手扒拉着锦被边沿,猫儿似的。这画面让他想起真宗时,有位名唤林逋的隐逸诗人曾写过一首关于猫儿的诗,诗句说“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颇含生趣。赵清存抬手为对方掖了掖被子,一时又觉心痒难忍,凑过去在她颊上轻轻地亲了几下。这才起身下榻,唤了珠儿和小福过来盥漱更衣,而后便去周夫人那里晨省,顺道用过朝食,这便备轿入宫去了。今日既无大朝会也无常朝,可赵清存却仍须在巳时之前赶到宫内损斋。只因今日要在损斋开经筵,赵睿这时候唤他来,必定是有话要对他说。官轿过了马家营,之后沿着御街一路向南,不多久便行至朝天门。穿过朝天门就进入了临安最繁华的早市路段,浮铺和货郎沿街摆摊,摊位从朝天门一路摆至皇宫北边的和宁门杈子外,诸色美食鲜货应有尽有,放眼望去那叫个热闹。早市五更天开始,眼下辰时过半,已经接近尾声。伴随着浮铺摊子的饭香,赵清存由和宁门入宫。赵容派来接他的中贵人早已等在前方,见郡王来了,这便引着他向损斋走去。这大内皇宫乃是在吴越国旧地扩建而成,依凤凰山之山势绵延,前朝后寝,地势逐渐升高,好一个边走边爬山。

宫内殿宇不多,稍显寒惨,一个大殿往往要“身兼数职”,譬如今儿举行大朝会就叫"大庆殿",明儿圣节上寿就改名“紫宸殿",端的是一点儿不浪费。算算年头,自朝廷建炎南渡至今已有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彼时赵构驻跸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由是定都于此。但这么多年,朝廷却只将临安称为"行在",从不称“京城”。一一因为京城在北边。那千里之外的中原故土才是他们的根脉所在。心头思量着这些前尘旧事,赵清存这便到了损斋。损斋是赵构还未禅位时就建成的一座殿堂,本为燕坐读书之用,赵睿继位后也在此地或读书或开经筵。巳时正,经筵开始。经筵官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国史院编修等诸人皆至,将本就不大的一间屋子挤得满满当当。今日经筵主讲人是周必大。此人于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及第,现今不过三十五六年纪,出身于诗礼世家,看外表平头正脸颇为憨厚,实际上脾气特别执拗,是个直言谏诤之士。

“权中书舍人、国史院编修、给事中周必大为陛下讲读《资治通鉴·晋纪》。”

听得周必大说要讲《晋纪》,赵清存心头一震,刹那之间好像明白了什么。衣冠南渡这事并非自本朝而起,青史当中第一次世族南迁便是司马晋的“永嘉南渡"。彼时五胡驰驱,中原板荡,世家大族渡江逃至建康。而如今,冥冥之中仿佛轮回往复,中原士人又是一次落荒而逃,流寓者不仅遍布江左,甚至逃布于闽、广、湘诸地。

晋人也不是没想过收复故土,其间亦有数次北伐,甚至曾挥军直指长安城。北伐……北伐……收拾旧山河……

赵清存抬眼向赵容望去,恰撞上赵容望向他的目光一-赵睿面带笑意,冲他微微颔首。

霎时间,赵清存如醍醐灌顶般明白了赵容的意图,顿时心潮翻涌,只觉满腔热血快要烧沸。

待经筵讲读结束,赵容屏退众侍,独留周必大与赵清存二人。“初秋时,完颜雍遣使至行在询绍兴旧礼,被周卿力驳而去。近日边报所言,完颜雍以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坐镇东京,周卿对此有何看法?“赵容向周必大问询。

周必大拜答:“臣以为,陛下若思作为,当不失此机。”“周卿果然知朕。"赵春朗然笑道。

聊过完颜雍,又说起周必大前日上剖子缴驳蔡京之弟蔡卞一事。朝廷本打算给蔡卞的儿子复官,然而周必大却在御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